当前位置:888贵宾会-永信贵宾会 > 方案 > 

高校人才培养方案(最新5篇)-888贵宾会

  • 发布时间:2023-10-25 11:38:15

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得以顺利进行,通常会被要求事先制定方案,方案是从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都部署具体、周密,并有很强可操作性的计划。优秀的方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虎知道为大伙儿带来的5篇《高校人才培养方案》,希望能够对困扰您的问题有一定的启迪作用。

高校人才培养方案范文 篇一

关键词:培养方案;分级分类;因材施教;实验班

作者简介:孙会琴(1973-),女,河北保定人,河北科技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副教授;石秀杰(1972-),女,河北唐山人,河北科技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副教授。(河北 石家庄 050018)

基金项目:本文系河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课题编号:103018)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02-0040-02

创新人才培养是采取多元化的培养方式,在积累经验的基础上继续探索,旨在培养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人才和创新人才,这是一项涉及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评价体系等方面的综合改革计划。[1]近两年各高校纷纷推出实验班,目标直指培养创新拔尖人才,改革培养模式。清华大学今年新增生命科学医学药学实验班,目标是培养生命科学领域的创新拔尖人才。实验班的培养办法将会不同于传统医学教育,海外交流将是其重要特色。中国人民大学新增了“工商管理—法学双学位实验班”和“工商管理全英文教学实验班”。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也有三个实验班面向北京考生录取,分别是高等工程学院、中法工程师实验班以及华罗庚班。此外,北京理工大学、北京体育大学和首都体育学院等高校也都推出了各自的实验班。

河北科技大学(以下简称“我校”)是河北省重点建设的骨干大学,以人为本、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学校的一贯宗旨。实验班人才培养是我校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对优秀学生实施分级分类培养和创新教育教学改革的有益探索。我校于2009年开始试行在电气信息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和自动化两个本科一批招生专业实行实验班培养制度,通过配置优质教育教学资源、构建丰富的学习环境、革新培养模式培养了一批表现优秀的研究型和应用型人才。

一、实验班培养目标

在强调“以人为本”和实施个性化教育的今天,因材施教更是成为了我国各级各类学校教学中重要而必不可少的教学原则之一。[2]实验班人才培养模式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加强基本理论教育,培养一批具有终身学习意识和能力、锐意创新、善于协作、人格健全、基础扎实、知识面广的创造型工程技术专门人才。同时,积极进行教学内容、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实现了分级分类人才培养模式,为全校本科教育改革起到了推动和示范作用。

结合学校的教学特色与优势,突出教学围绕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求办学的指导思想,确定了实验班学生的培养目标为培养研究型、工程技术型和创业型专业人才。研究型人才——培养基础扎实、专业知识雄厚、具备一定科研能力,旨在继续深造的学生;工程技术型人才——培养基础扎实、思路开阔、实践能力强、善于合作的工程技术骨干;创业型人才——培养基础扎实、思维敏捷、具有一定创新意识和管理能力、能把握机会勇于创业的学生。

二、实验班培养方案

针对实验班的培养目标,同时保障实验班教学和管理的完整性,从2009级实验班开始实施独立的培养方案。

1.明确指导思想

培养方案是一个完整的、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根据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统筹培养全过程,整体优化培养方案,兼顾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在实施专业教育的同时贯彻教学的教育性原则。

培养方案着眼于增强学生的适应性,加强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的学习;理论联系实际,教学与科研训练相结合;淡化专业,按学科大类制订培养方案;注重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突出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适应能力。[3]研究型学生应加强科学素养,提高科学研究能力;工程技术型学生应加强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实现专业教育与社会需求的零对接;创业型学生应加强独创性思维及各类应用能力的培养,为创业打下坚实基础。

2.构建课程体系

学校通过组织学习讨论,不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修订完善了实验班的人才培养方案,确定了由通识教育模块、学科基础教育模块、专业模块、集中实践教育模块四个模块构成的课程体系。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构成及学分分配如表1所示。

课程体系中德育系列、外语系列、身心素质系列和计算机基础系列保持学分学时数不变,保障学生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适当增加自然科学基础系列、学科基础系列、专业基础系列学时数,以提高基础课程的教学和实验学时;适当减少了通识素质教育系列和课外实践教育模块所占的学分比例。

3.修订教学大纲

由于实验班学生基础好,学习积极性高,求知欲望强,因此重新制订各门课程的教学大纲是切实提高教学水平的重要保障。如在英语教学中,学生要在一年级完成大学英语的基本教学任务,并在一年级参加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在二年级教学中,应加强听说能力的训练,提高大学英语六级和考研成绩。“普通物理学”教学中,在不增加学时的情况下,有重点地加强电磁学内容的讲授。“高等数学”、“线性代数”、“电力电子技术”和“电机学”在增加学时的基础上增加授课内容的深度和难度,以满足学生考研的需要。通过修订教学大纲,做到因材施教,使教学更加有针对性和目的性。

4.改革教学内容

修订的实验班培养方案对课程的设置、课程前后衔接、各学期课程学时分配进行了统筹考虑,并对教学内容提出了更具体的要求,以努力做到鼓励考研、强化实践、分类培养。如“电路”、“模拟电子技术基础”和“数字电子技术基础”是电气信息类学科的基础课程。在加强基础教学的同时,要提高实践技能水平。可利用“电子技术基础实验”增加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由学生自己设计电路并调试,强化其实践能力。针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实验班学生在第6、第7学期增加了“电机控制综合实践”实践型课程,[4]以提高学生科研能力为目的,讲授如何开题、设计、撰写科研论文等理论知识,以小组(3~4人)为单位聘请科研能力强、有科研课题的指导教师,指导学生完成科研作品,如制作实物或,从而增强其专业实践能力。

根据因材施教、分类培养的指导思想以及学生考研和就业的不同要求进行分类培养,对实验班设置专业核心课程,不再分专业方向,以满足专业方向教学的需要;将理论知识较少、以应用为主的课程设置为基础选修模块,鼓励学生自学为主;制定了考研选修模块和实践选修模块,指导学生选择不同的选修课程。

充分利用个性化教育环节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培养。个性化教育环节集中安排在第7学期,共计6周时间,要求学生修满4学分。内容包括工程训练强化、科技创新训练、创业教育指导等不同教学环节,由学生根据个人发展并结合创业、就业目标自主选择参加。个性化教育环节针对研究型学生开设了“电力电子技术”和“自动控制原理”等考研指导课程;工程技术型学生在教师指导科研课题的基础上,利用电气控制与plc平台或单片机开发平台熟练掌握工程设计开发技能;创业型学生在具有工程实践和设计开发能力的基础上,积极参与到公司产品的设计开发和销售过程中,开阔了视野,从而为创业打下了基础。

三、结论

目前学校开设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和自动化两个实验班均属于电气信息类,可按照学科大类实施培养方案,将专业相关、相近课程统一,重新制订教学大纲,聘用优秀教师进行集中教学。通过对实验班培养方案的修订,统一了指导思想,明确了培养目标,在合理的管理机制下,教学质量明显提高,学生学习热情高涨,在第二学期末均已通过了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在2011年9月进行的全国电子大赛中,学生积极参与,通过高年级学生的传、帮、带作用,提高了设计能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周光礼。把握契机探索拔尖人才培养新途径[j].中国高等教育,

2011,(1):28-30.

[2]彭丽华。浅谈因材施教原则在高校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科技信息,2005,(24):197.

高校人才培养方案范文 篇二

摘要在“艺考热”持续升温以及民办高校普遍扩招的形势下,众多民办高校却连年招生遭遇“滑铁卢”。尤其是一些民办高校的艺术类教育,“艺考热”和扩招似乎并没有给它们带来新的契机,本来就挑剔的艺术类专业,招生空间变得更是越来越小。重新调整和定位民办高校艺术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缓解这种形式最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民办高校;艺术;培养方案

民办高校,是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涌现出来的一种创新的办学模式。近几年,民办教育却出现了在夹缝中生存的局面,一方面招生生源不足,学生基础差,另一方面培养出的人才类型不能完全适应市场需求,供大于求等,尤其是艺术类专业人才,其大学毕业后,还将面对就业较其他专业相对较难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笔者认为,民办高校尤其是艺术类专业要办出自身的特色,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一开始在培养方案上就应明确提出以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实用型人才为主要办学目标,着力培养“一专多能”的应用型和实用型专门人才,真正做到面向社会,面向市场的特色人才培养模式。

一、当前我国民办高校艺术类专业人才培养现状

当前我国民办高校艺术类专业人才培养呈现两大态势,具体表现为以下方面:

(一)“急功近利”型。在“艺考热”持续升温以及在国家普遍扩招的形势下,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兴办艺术类专业,民办高校也不例外,一些民办高校无视自身条件,速办了各类艺术类专业,但是由于缺乏相应的师资力量和完善的培养方案,往往导致其大学毕业后,还将面对就业较其他专业相对较难的问题。

(二)“闭门造车”型。高等教育应适应社会需求。民办高校很多是单纯的按照公办院校的艺术人才培养人才模式制定自己的培养方案,忽略了民办高校办学起点比公办高校低的现实情况,盲目跟风,闭门造车,不注重实践教学,造成培养出来的人才跟不上社会需要,理论上与公办院校比又存在较大差距,实际操作也跟不上需要的现状,很多学生毕业后将面临的是待业更谈不上择业了。

二、民办高校艺术类专业人才培养对策与思考

(一)加强专业基础教学。艺术作为一个综合体,影视艺术作品的创作者必须具备良好的文化素质特别是人文素质,才可能创作出优秀的艺术作品,作为艺术院校就必须加强专业基础教学。专业基础教学包括三个部分:一是艺术素质,二是心理素质,三是文化素质。艺术素质要求我们要有一定的艺术创造力,而心理素质则要求我们要具备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文化素质甚至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艺术作品。作为民办高校,如何更好的加强专业基础教学呢?笔者认为,可以通过以下手段来完善:

1.对学生正确引导,消除思想误区。务必使学生认清这样一个思想误区: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是完全不相关联的。这里所说的素质教育可以分为三种,一是心理素质,二是艺术素质,三是文化素质。

(二)调整办学思路,深化教育改革。我们可以看到,众多民办高校对艺术类人才的选择仍然是按照国家固有的招生模式――艺术考试 文化考试的人才招收模式,但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公办院校办学师资、教学设施等都较民办院校强,艺术联考考试内容也是按照公办院校的人才需求出的题目,大量的专业优秀学生被公办院校抢先挖走,剩下的留给民办院校的生源质量相对就差了不少。文化考试这一关也让无数优秀艺术人才与大学失之交臂,笔者认为,要解决这个矛盾,可以从以下两点来完善:

1.办特色教育,广纳人才。办出与公办院校不同的特色,也就是说要办出适合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人才,这才是我们民办院校之所求。试想,我们是否也可以改变下这样的招生模式,由国家统一招生考试改为招生院校自主命题,在自主命题中突出民办高校的特色教育理念,择优选择适合民办院校自身办学特色的学生。

(三)修订培养方案,明确培养目标

民办高校与公办高校培养目标不同,其一,公办院校的培养目标是面向省、市一级的文化部门直属院团和有关媒体。而民办院校培养的目标则是县、区一级基层文化宣传部门、文化传媒公司等。其二,由于公办院校不承担国家的艺术普及教育,多培养的是专一型人才,因而知识和能力偏于单一,已经开始不适应当前市场经济的发展模式,尽管在做相应的改变,也是局部改变。而民办院校则完全有能力通过修改目前的培养方案,改变这一局面,其实这恰恰就是民办高校的办学特色。可以归纳为:

1.引进“一专多能”的人才培养理念。什么是“一专多能”呢?“专”是指专业核心技能,“能”是指与专业技能相关或临近的复合职业技能。“一专多能”实际就是培养以专业核心技能为主,兼顾多种相关技能的复合型职业技能人才。

2.加强实践课程教学力度。民办高校艺术类专业教育除了重视课堂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原则,笔者认为还应做到课堂实践教学与课后实践教学相搭配,切实加强实践课程教学力度。为何要突出课后实践教学?民办高校艺术类学生存在着起点低,背景知识差的客观事实,对知识融会贯通能力差,艺术类教育本身也需要大量的实践课程,除了完成课堂内的教学实践环节,应尽可能想尽一切办法,在课外给学生创造更多的实习与实际操作的机会,适时、适量增加课外实践教学能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课外实践教学包括两方面:其一是利用平时或者寒、暑假,安排学生进入与专业相关的单位参与实际工作,增强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其二是根据专业,利用平时课余时间安排学生参加实习管理,学会一些基本的管理和工作方法。

(四)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教师队伍是实现办学理念的关键。由于民办高校与公办高校办学理念的不同,要彻底改变公办高校艺术类专业办单纯艺术和单纯技术的观念,那么必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作为民办高校的艺术类专业,笔者认为,必须建设一支强有力的“双师”型师资队伍。什么是“双师”呢?即工程师和讲师,作为艺术类专业教师,符合这样的身份是必需的,民办高校面临着向社会输送应用型和实用型人才的任务,就要求教师必须具有较高的理论知识和较丰富的实践经验,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

高校人才培养方案范文 篇三

关键词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案;职业教育;终身学习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3)21-0006-02

1 人才培养方案的内涵与意义

人才培养方案是指在一定的现代教育理论、教育思想的指导下,按照特定的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以相对稳定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管理制度和评估方式,实施人才教育的过程的总和。人才培养方案是学校进行教育、教学,组织教学活动的纲领性文件,对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2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案问题分析

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一般是由学校自己制定的,但是,由于我国高职院校办学时间短、经验少,不少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只是以本科的人才培养方案为基础,对课程体系进行简单的压缩,导致高职教育变成本科教育的压缩饼干。另外,还有很多高职院校出身中职,其人才培养方案是在中职人才培养方案的基础上对课程结构进行的简单的扩充。毫无疑问,由此产生的人才培养方案都不完全适合高职教育,而且在执行的过程中问题重重,人才培养质量无法得到保障。

3 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指导思想

高职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学生的岗位胜任力为目的的职业领域型教育。因此,根据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教高[2004]16号)以及《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的精神要求,针对高职学生的特点,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的过程中一定要实现“五个对接”[1]。

3.1 深入调研,实现专业与职业岗位对接

高职院校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前,一定要进行广泛、深入的社会调研和企业调研,了解职业岗位的实际工作内容,主动适应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保障人才培养方案能接地气。

3.2 依托课程,实现教材与岗位能力标准对接

课程教学是人才培养的载体。高职院校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的过程中,一定要明确职业岗位对知识、能力、素质的具体要求,据此构建课程体系,依托课程,实现教材与岗位能力标准的对接。

3.3 加强实践,实现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

如何培养学生具备过硬的实践能力,以“零适应期”就业,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核心任务。高职院校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的过程中,要结合职业岗位能力标准,制定科学、合理、可行的实践教学目标,充分利用校内外实训基地,大力推进校企合作、顶岗实习,加强教学实践,实现教学过程和生产过程对接。另外,把社会实践也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帮助学生了解和适应社会,运用专业知识服务社会,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建立服务意识。

3.4 拓展能力,实现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

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要涵盖职业要求和岗位要求,让学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还要能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例如:旅游管理专业应要求学生考取导游资格证;会计电算化专业应要求考取会计从业资格证;等等。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把职业资格证书考核内容融入课程教学中去,或加开选修课,为学生顺利就业做好职业资格准备,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因此,高职院校应全面推行“双证书”[2]制度,实现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相对接。

3.5 强化意识,实现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

职业教育是以“培养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为主要任务”[3]。但是,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教会学生某种技能,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学习,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学习能力才是学生就业的核心竞争力。因此,高职教育,一定注重职业教育和终身学习相对接。

4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过程

通过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过程的调研,结合安阳职业技术学院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笔者以迪克·凯里教学设计模式[4]为框架,总结出高职院校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的过程,包括8个步骤。

4.1 进行需求分析[5],确定培养目的

需求分析是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的第一个步骤,进行需求分析就要回答以下几个问题:为什么要开设此专业?什么样的学生来学习此专业?学生从这个专业中可以学到哪些知识和技术,掌握哪些能力?学习的时间和地点是什么?如何开展学习活动?这一系列问题的答案和推理过程,就是确定培养目的的过程。进行需求分析的方法有很多,如问卷调查法、测试法、调查访问法等。

4.2 岗位分析、学习者分析和环境分析

岗位分析就是对学生将来就业的职业岗位(群)和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分析。根据岗位技术标准,分析岗位的能力结构,将其分解为知识、技能、素质要求,融入教学实践中。

学习者分析主要是对学生的原有认知结构、学业能力水平、学习态度、学习动机以及学习偏好等进行分析。安阳职业技术学院招生对象有高中毕业生、初中毕业生和中职对口生,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必须区别开来,因材施教。

环境分析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学习环境分析和应用环境分析。学习环境是指学生进行学习时所处的环境,如教室、实训室、机房等;应用环境就是学生学习后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的环境,如工作车间。学生的学习环境要尽可能模拟应用环境,促进知识和技能的迁移。

4.3 编写教学目标,确定课程体系

要根据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各种前期分析,列举出所有的教学目标,并根据这些教学目标的重要性进行排序,形成初步的教学目标清单,这就是课程结构的雏形。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进行分析和论证,以得出系统化的课程体系。

4.4 设计评价方案

设计评价方案的依据就是教学目标清单。通过评价不仅可以验证学生是否进步,教学目标是否实现,还能把握教学的质量。评价的主体可以是教师、学生、家长,也可以是实习单位的指导教师;评价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如笔试、面试、口试、情景测试、上机操作等。

4.5 设计教学策略

设计教学策略,就是明确教师如何开展和组织教学活动,包括教学的前期准备、教材的选择、教学场地的规划、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参与和反馈等。设计教学策略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特点、需求、兴趣和经验。

4.6 开发课程材料

开发课程材料就是开发或选择教材。可以选择现有教材,也可以自编教材或者教学(实验)指导书。如果是自编教材,一定在相关领域专家、同行教师和学生反馈的基础上,进行不断的审核和修正,以达到效果最优化。

4.7 实施人才培养方案

人才培养方案作为学校人才培养和组织教学的依据,具有严肃性和权威性。因此,人才培养方案一经制定,在一定时期内具有相对稳定性和强制执行性,不得随意修改,教学主管部门要严格把关,确保和努力推进人才培养方案的顺利实施。

4.8 修订人才培养方案

虽然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要经过大量的调研、分析和论证,但是,由于受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者知识、能力、经验的限制,不可避免地会存在问题与不足。另外,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变化,职业岗位的要求也在与时俱进,因此,人才培养方案也需要修订。

一套完整的人才培养方案至少要执行完一届,才能充分暴露出问题,才能对其效果进行总结性评价。制定者要根据人才培养方案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认真进行讨论分析,并根据社会、岗位的要求以及毕业生的反馈,针对性地进行修订,使之能够紧跟时代的步伐。

5 结束语

以上是笔者对高职院校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的一些浅见,作为安阳职业技术学院教育教学改革重点研究项目《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将在学院2013级旅游管理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进行试验,希望对两个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有所帮助。作为一位高职教育人,笔者愿意与所有的高职教育工作者一起努力,大胆探索、勇于实践,不断创新,为高职教育的发展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参考文献

[1]李鹰,张喜春,樊晓帆。试论“项目化”课程改革在实现职业教育“五个对接”中的作用[j].教育与职业,2012(15):

102-104.

[2]陈粟宋,张斌,肖坤。高职院校实施“双证书”制度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9):56-57.

[3]汪琼。教学系统化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高校人才培养方案范文 篇四

一、国内外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现状

1.国外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研究。由于在经济、教育水平上的差异,各国的校企合作有各自的特点,并有不同的侧重点和作用,从而使校企合作教育呈现出大致不同的模式。如:德国的双元制模式,它坚持以企业培训为主、学校教学为辅的原则,企业在具体的职业培训中发挥着更为重要的作用,学校要从企业际需要出发,开设为本企业所需的专业技能和学习课程;美国的合作教育计划,坚持突出以学校计划组织为基础的特征,以劳动和教学相结合、工读交替为原则;加拿大cbe模式,它以职业综合能力为基础,以胜任岗位要求为出发点的教学体系;以及英国的工读交替式培训,日本的产学合作,新加坡教学工厂,等等。我国的校企合作,很大程度上是学习了德国的双元制模式的经验。但德国的双元制具有深厚的社会背景,一方面是政府对于参与校企合作的企业有着实质性的鼓励政策,另一方面德国社会贫富差距较小,社会分工没有很大的高低层次之分,即使是技术工人也能够有较高的收入和体面的生活。这两个方面的特点,我国目前都还不具备。国外的这些培养模式,主要还是以培养技术工人为目的,而国内高职毕业生愿意进入技术工人岗位的十分少见,一般都从事于生产第一线的管理工作或技术员工作。因此,国外的经验不能照搬,要有原则性吸收。

2.国内校企合作模式研究。我国的高职教育起步较晚。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教育与实践相结合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及其他相关职业教育观念和方法的引进,我国职业教育培养模式的探索逐渐从产学研合作、产教结合深入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目前,我国校企合作模式,总体上来说还属于以学校为主的校企合作教育模式,主要有:

(1) 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企业主动参与到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来,与校方共同制定人才培养计划,共同组织教学。学生毕业后优先到企业就业。订单式模式强调学校为企业量身打造所需人才,满足企业的个性化需求,同时意味着一旦学生成为订单培养的对象,毕业后即可优先成为企业的员工。

(2)2 1模式。学生前两年在校内学习与生产实习,后一年到企业完成顶岗实习和岗位综合实训。通过两个阶段的学习使学生具有较高的素质和职业技能,实现与就业岗位零距离接轨。2 1教育模式由于客观条件所限,学校与企业往往难以紧密合作,造成相互之间意见和信息交换不够及时与通畅,容易导致两个阶段脱节,难以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

(3)学工交替模式。即学校与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学生在企业的生产实践与在校学习交替进行,学做结合。这种校企合作形式简单,但实施起来比价困难,适用于劳动密集型专业。

二、校企合作的必要性分析校企合作是一种与我国目前经济发展相适应,与高职教育改革相协调的一种新型办学模式。要做好校企合作,首先应明确校企合作高职教育改革的必要性是什么。

1.市场的需求。近几年,我国劳动力成本上升较快。随着西部大开发的不断深入,大量外来劳动力人口从东部回迁中西部。另一方面,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不断明显,每年的劳动力增量在下降。因此,建筑行业对于各行各业对人才的需求尤其是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极为迫切。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统计数据表明:我国的劳动技能指数仅居世界第59位。我国技师和高级技师只占技术工人的1.5%,其中高级工只占3.5%,中级工占35%,初级工占到了60%。新的人才需求对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高职院校只有加强与行业企业的沟通合作,改革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形成校企共同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的合作教学模式,才能使学生具备满足企业要求的具有较高综合素质、较强实践动手能力和较好职业道德的综合职业素质。

2.人才培养的要求。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是面向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第一线的。因此,高职教育课程体系有明显的职业性特征,理论够用,实践为主的理念已经得到了公认。高职院校通过与企业合作,能够更好地确定教学与实践内容,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实践环境。因此,校企合作对于高职教育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更是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方向。

3.整合教学内容,明确专业定位的需要。我国高职教育发展至今,仍有一些院校存在专业设置不够合理、教学内容与企业人才需求不配套甚至人才定位不准确等问题,这些都与校企之间缺少紧密的联系和沟通有关。通过校企合作,使高职院校能够根据市场需求和企业的设置岗位来制定人才培养目标,调整教学计划、专业设置与课程内容,培养适合企业需要的人才。

4.高职院校、企业发展的需求。在校企合作中,高职院校可利用师资力量为提供企业员工进行培训、技术咨询以及科研项目联合开发等各种服务,不仅为企业准备了大量应用型、技术型人才,还增强了企业内部的研究能力,企业获益很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学校可通过校企教师的双向流动,即企业定期选派有实践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为学生授课,学校教师可定期参加企业举办的培训,或到企业挂职锻炼。这不仅可以提高年轻教师的实践经验,更主要的是通过让教师深入到生产第一线,了解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和新设备在工程中的应用,促使教师的更新专业知识,更好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而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

三、我院建筑设备专业校企合作成功案例

上述国内外校企合作分析中,中国知网论文可以看出学校与企业的合作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如何培养符合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如何改革,提出符合我国国情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校企结合是当今职业教育急需解决的问题。解决的具体的方法可以通过各种渠道,建立各种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平台,而不是简单的订单班或2 1等独立模式,真正将教、学、做融为一体。因此要求高职院校应在专业建设、课程设置、实训基地建设和就业等方面实行校企全方位结合,培养适销对路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以下以我院建筑设备工程技术专业校企合作为例进行说明。建筑设备工程技术专业是建筑类中的小专业,近几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于建筑在安全、舒适、高效、便利性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包括作为国家新的发展战略而大力推广的绿色建筑、节能建筑,都离不开建筑设备专业的支撑。对于建筑设备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这也对建筑设备专业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

1.校企联盟,共育企业特色人才。我院在校企合作过程中,充分发挥了学校、企业的各自优势和积极性,相互补充,走出了独具特色、富有成效的共同培养之路。根据企业用人需求,我院建筑设备工程技术专业以特色订单形式组建企业冠名班实施教育和培训。目前已与甬港现代工程有限公司和浙江五洲工程项目管理有限公司合作成立了甬港安装特色订单班和五洲安装特色订单班。所谓特色订单班,是以合作企业人才需求为特色,以行业人才需求为基础,将企业个性人才需求与行业共性人才需求合理结合,形成了以综合素质 职业能力 特色岗位技能为特色的人才培养方案。在与企业合作过程中,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密切合作,根据企业岗位对知识和能力的需求、行业社会普遍性需求等诸多因素确定培养目标、教学计划、教学标准,共同选择专业教学内容、共同编写教材。这样设置的课程即符合企业的需要,也能够适应本专业社会的普遍人才要求;根据企业工程特点,开发出具有企业特色的实训课程。企业奖学金是校企双方深入合作办学的标志项目之一。中国期刊特色订单班均由企业出资奖励那些各方面表现突出的学生和资助品学兼优的学生完成学业。对企业来说,这部分资金既能够在学生中营造对企业实力的一种信任,产生归属感,有利优秀学生留在企业工作,同时也能够通过合作办学冠名奖学金的形式扩大企业知名度。总之,建筑设备工程技术专业特色订单班人才培养方案的特色有三点:①专业方向特色。订单班对学生的主要培养方向做了修正,强化了建筑设备施工管理和造价方向,削弱了原专业中的设计方向。②地域经济特色。针对企业性质,订单班对学生的课程体系做了改革,强化了建筑给排水安装、建筑电气安装,通风工程安装、削弱了供暖工程和集中式空调工程安装。③888贵宾会的文化特色。订单班对学生的企业实践环节做了改革,将实习环节设计成生产实习 综合实训 顶岗实习三阶段。从企业的管理出发,要求学生从基层做起,认识企业、了解专业,然后进入技术管理。高校毕业生与企业都有着双向选择的权利,订单班并不意味着全部学生都在合作企业就业,因此我们这种特色订单班,避免了普通订单班仅面向合作企业、就业面偏窄的问题,在企业利益和学生利益之间找到了最大公约数,也最大限度地保护了企业和学生的利益。

2.校企携手,共建校内实训。根据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岗位需求、前后课程的衔接,课程实训必须坚持以岗位要求和工作过程的分析为基础,内容必须强调工学结合,突出技能培养,能体现技术领域或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这就要求应当参照相关的企业用人标准和技能型人才培养方案选取实训内容;这些工学结合的教学内容,不仅仅是在教室、校外实训基地,而更多的是在实验室、实训室等真实或仿真的实践性教学场所完成。因此,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是高职院校专业建设中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多元投资、引企入校、校企共建实训基地是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的新途径,也是校企合作培养人才的另一模式。例如2005年我院与上海吉博力房屋卫生设备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吉博力)共同建设的给排水实训室,由吉博力成本价提供设备,并培训学院教师。此实训室至今已为我院培训相关专业学生上千名。又如我院正与浙江伟星新型建材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即将要建的辐射地板供热实训室和地源热泵系统展示台,由我院提供适合需求的相关场地及空间、水电等基础条件,伟星集团负责对展示装置的技术设计、材料配置及安装工作。本实训室将展示给排水、暖通、管道安装等专业领域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不仅针对在校生培训,更针对企业员工、社会人员培训,真正发挥我院服务社会、服务经济、服务行业的积极作用。

3.校企结合,促进专业改革。在与企业的合作过程中,我们充分认识到原建筑设备工程技术专业的不足,中国知网在合作企业的带动下,分析当前建筑设备专业形式,分析常规企业对建筑设备人才的需求,分析学生应具有的职业素质、职业能力、职业技能,培养能够零距离上岗、满足生产一线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设备人才,我们对原建筑设备工程技术专业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使其课程体系、课程教学、实践环节更具区域特色,保证人才培养质量。我们对课程的知识点按照企业工作内容进行整合,对不同课程内容按照实际工作需要进行整合。我们不仅强调水、暖、电等相近专业内容有效合理的相互渗透,而且注意到跨学科(如安装、土建、装饰的互相配合)的交叉渗透。在教师培养方面,我们通过组织教师经常性地到相关企业参观调研,及时了解企业的最新技术和企业人才需求,促使教师改革教学方法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更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技能培训和从业意识的培养。在学生成绩评价体系方面,考虑到企业在关注学生成绩同时,更注重学生的职业素养、劳动态度等综合能力。教师不再简单地以学习成绩的高低来评价学生的学习质量,而重新制作评价体系,不仅考核学生的学业成绩,还考核其学习态度、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团队合作等;不仅重视学生的学习结果,更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

高校人才培养方案范文 篇五

关键词:金融工程;人才;职业导向;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f2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31-0182-03

随着中国金融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金融机构种类和数量的迅速增加,金融市场对金融工程人才的需求也快速上升,金融工程专业已渐渐成为高校开设的热门专业。高校要培养金融工程专业人才,却应考虑如何培养中国金融市场真正需要的金融工程人才。金融工程是一门新兴综合学科,它将工程思维引入金融领域,综合运用各种工程技术设计、开发和实施新的金融产品,创造性地解决各种金融问题[1]。自2002年以来,中国有几十所高校开设了金融工程专业,这其中金融工程专业,有的归于金融学院,有的归于管理学院,有的归于数学学院等等,专业课程设置不同,人才培养的理念和模式迥然不同。究其原因就在于金融工程本身就是一门交叉学科,没有明确的学科归属,因此不同的学校根据自身的特长和优势去把握方向,从而学校之间在金融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方面存在较大差距。作为高等院校,应该结合自身的优势,构建发挥自身特色的金融工程人才培养模式。

一、金融工程专业的特点和中国高校金融工程本科专业课程的设置

(一)金融工程专业的特点

20世纪90年代末期,金融工程思想传入中国,为中国还处于初级发展状态的金融市场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一般而言,金融工程包括新型金融工具和方法的设计、开发与实施以及创造性地解决金融难题的方法(finnerty,1988)。金融工程融入了经济学、工程学、金融学、数学、管理学和计算机科学等最新理论,并结合了现实经济运行体制中的会计、税收、法律体系[2]。金融工程专业偏重于实际运用,属于职业导向型教学模式,对学生的理论分析能力要求较低。高校定位于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实用型人才,并不要求学生掌握数学或统计学的高深知识,但他们有丰富的案例教学和实训经验,毕业后可以较好的适应金融机构的相关工作。

(二)中国高等院校金融工程人才培养特色与目标

1.金融工程人才培养特色。中国高等院校应该发挥自己的特长,强调职业导向型教学,侧重于培养学生在工作中的应用能力。从金融工程专业的发展历程来看,支持金融工程的理论基础首先是金融理论,再依托一门外语、现代经济学理论、数学理论、统计学理论、会计学理论、法学理论和税收理论等。因此金融经济学是金融工程的核心,高等院校打造自己特色的核心竞争力,培养具有较强的金融学、投资学、会计学和管理学理论功底的投资策划型高素质复合人才,把握现有金融工具的定价和运用,甚至拥有金融工具的开发能力,为客户提供风险管理服务。

2.金融工程人才培养目标。金融工程专业打造的人才是复合型人才。但结合中国等高等院校的现实情况,培养目标应该有明确的定位。对于金融工程人才,首先应该是具备扎实的经济金融基本基础,具有一定的数理知识背景,可以运用计算机技术进行数据处理和构建模型的技术人才。这个目标包括两重含义。首先,我们培养的是金融人才,主要把握金融工程中经常运用的数学方法,强调数理方法在金融领域的运用。其次,我们培养的是金融技术人才,金融工程专业拥有较高技术含金量,学生应该学习和领会建模技巧及金融数据分析能力。

二、中国高等院校金融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构建

(一)设置复合型的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设置是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体现。高等院校金融工程课程体系设置要反映金融工程人才的培养模式,突出特色,围绕投资理财和风险管理的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目标。高等院校金融工程专业的建设应该以金融经济学为基础,信息技术、数学、统计为支持手段,为资本市场、金融中介和公司财务的发展提供创新服务。课程设置要体现高等院校的长处,既要开设金融经济学、国际金融、货币经济学等偏宏观的课程,更要重视会计学、财务管理、统计学、商业银行管理、投资学等课程的学习。同时由于金融工程专业的难度很大,很少有人同时成为多个领域的资深专家,应该在必修课的基础上,开设大量的相关选修课程,学生应该根据个人的特长和兴趣选择成为某个领域的佼佼者。高等院校可以在金融工程专业上聚集力量,在某一个领域做精做专,创建高等院校的自主品牌。

(二)创新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

以上内容就是虎知道为您提供的5篇《高校人才培养方案》,希望可以对您的写作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最新策划方案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相关策划方案
66 40618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