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888贵宾会-永信贵宾会 > 总结 > 

高三化学知识点归纳总结(通用9篇)-888贵宾会

  • 发布时间:2023-10-30 01:04:04

对于化学的高考复习,其实很简单,我们要善于用联系法,把学过的知识点串联起来,理出主线,在逐项、逐个知识点进行具体详细拓展分析记忆。以下是人见人爱的小编分享的9篇《高三化学知识点归纳总结》,亲的肯定与分享是对我们最大的鼓励。

化学高考重点知识归纳总结 篇一

1、固体不一定都是晶体,如玻璃是非晶态物质,再如塑料、橡胶等。

2、最简式相同的有机物:①ch:c2h2和c6h6②ch2:烯烃和环烷烃③ch2o:甲醛、乙酸、甲酸甲酯④cnh2no:饱和一元醛(或饱和一元酮)与二倍于其碳原子数和饱和一元羧酸或酯;举一例:乙醛(c2h4o)与丁酸及其异构体(c4h8o2)

3、一般原子的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但氕原子(1h)中无中子。

4、元素周期表中的每个周期不一定从金属元素开始,如第一周期是从氢元素开始。

5、ⅲb所含的元素种类最多。碳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种类最多,且ⅳa族中元素组成的晶体常常属于原子晶体,如金刚石、晶体硅、二氧化硅、碳化硅等。

6、质量数相同的原子,不一定属于同种元素的原子,如18o与18f、40k与40ca

7.ⅳa~ⅶa族中只有ⅶa族元素没有同素异形体,且其单质不能与氧气直接化合。

8、活泼金属与活泼非金属一般形成离子化合物,但alcl3却是共价化合物(熔沸点很低,易升华,为双聚分子,所有原子都达到了最外层为8个电子的稳定结构)。

9、一般元素性质越活泼,其单质的性质也活泼,但n和p相反,因为n2形成叁键。

10、非金属元素之间一般形成共价化合物,但nh4cl、nh4no3等铵盐却是离子化合物。

11、离子化合物在一般条件下不存在单个分子,但在气态时却是以单个分子存在。如nacl。

12、含有非极性键的化合物不一定都是共价化合物,如na2o2、fes2、cac2等是离子化合物。

13、单质分子不一定是非极性分子,如o3是极性分子。

14、一般氢化物中氢为 1价,但在金属氢化物中氢为-1价,如nah、cah2等。

15、非金属单质一般不导电,但石墨可以导电,硅是半导体。

16、非金属氧化物一般为酸性氧化物,但co、no等不是酸性氧化物,而属于不成盐氧化物。

17、酸性氧化物不一定与水反应:如sio2。

18、金属氧化物一般为碱性氧化物,但一些高价金属的氧化物反而是酸性氧化物,如:mn2o7、cro3等反而属于酸性氧物,2koh mn2o7==2kmno4 h2o。

19、非金属元素的最高正价和它的负价绝对值之和等于8,但氟无正价,氧在of2中为 2价。

20、含有阳离子的晶体不一定都含有阴离子,如金属晶体中有金属阳离子而无阴离子。

21、离子晶体不一定只含有离子键,如naoh、na2o2、nh4cl、ch3coona等中还含有共价键。

22.稀有气体原子的电子层结构一定是稳定结构,其余原子的电子层结构一定不是稳定结构。

23.离子的电子层结构一定是稳定结构。

24.阳离子的半径一定小于对应原子的半径,阴离子的半径一定大于对应原子的半径。

25.一种原子形成的高价阳离子的半径一定小于它的低价阳离子的半径。如fe3

26.同种原子间的共价键一定是非极性键,不同原子间的共价键一定是极性键。

27.分子内一定不含有离子键。题目中有“分子”一词,该物质必为分子晶体。

28单质分子中一定不含有极性键。

29共价化合物中一定不含有离子键。

30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形成的晶体一定是离子晶体。

31.含有分子的晶体一定是分子晶体,其余晶体中一定无分子。

32.单质晶体一定不会是离子晶体。

33.化合物形成的晶体一定不是金属晶体。

34.分子间力一定含在分子晶体内,其余晶体一定不存在分子间力(除石墨外)。

35.对于双原子分子,键有极性,分子一定有极性(极性分子);键无极性,分子一定无极性(非极性分子)。

36、氢键也属于分子间的一种相互作用,它只影响分子晶体的熔沸点,对分子稳定性无影响。

37.微粒不一定都指原子,它还可能是分子,阴、阳离子、基团(如羟基、硝基等)。例如,具有10e-的微粒:ne;o2-、f-、na 、mg2 、al3 ;oh-h3o 、ch4、nh3、h2o、hf。

38.失电子难的原子获得电子的能力不一定都强,如碳,稀有气体等。

39.原子的最外电子层有2个电子的元素不一定是ⅱa族元素,如he、副族元素等。

40.原子的最外电子层有1个电子的元素不一定是ⅰa族元素,如cr、ⅰb族元素等。

41.ⅰa族元素不一定是碱金属元素,还有氢元素。

42.由长、短周期元素组成的族不一定是主族,还有0族。

43.分子内不一定都有化学键,如稀有气体为单原子分子,无化学键。

44.共价化合物中可能含非极性键,如过氧化氢、乙炔等。

45.含有非极性键的化合物不一定是共价化合物,如过氧化钠、二硫化亚铁、乙酸钠、cac2等是离子化合物。

46.对于多原子分子,键有极性,分子不一定有极性,如二氧化碳、甲烷等是非极性分子。

47.含有阳离子的晶体不一定是离子晶体,如金属晶体。

48.离子化合物不一定都是盐,如mg3n2、金属碳化物(cac2)等是离子化合物,但不是盐。

49.盐不一定都是离子化合物,如氯化铝、溴化铝等是共价化合物。

高三化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篇二

周期表中特殊位置的元素

①族序数等于周期数的元素:h、be、al、ge。

②族序数等于周期数2倍的元素:c、s。

③族序数等于周期数3倍的元素:o。

④周期数是族序数2倍的元素:li、ca。

⑤周期数是族序数3倍的元素:na、ba。

⑥正价与最低负价代数和为零的短周期元素:c。

⑦正价是最低负价绝对值3倍的短周期元素:s。

⑧除h外,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f。

⑨短周期中离子半径的元素:p。

高考化学各题型解题技巧 篇三

元素或物质推断类试题

试题特点:该类题主要以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知识或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为命题点,采用提供周期表、文字描述元素性质或框图转化的形式来展现题干,然后设计一系列书写化学用语、离子半径大小比较、金属性或非金属性强弱判断、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判断及相关简单计算等问题。此类推断题的完整形式是:推断元素或物质、写用语、判性质。

答题技巧:元素推断题,一般可先在草稿纸上画出只含短周期元素的周期表,然后对照此表进行推断。

(1)对有突破口的元素推断题,可利用题目暗示的突破口,联系其他条件,顺藤摸瓜,各个击破,推出结论;

(2)对无明显突破口的元素推断题,可利用题示条件的限定,逐渐缩小推求范围,并充分考虑各元素的相互关系予以推断;

(3)有时限定条件不足,则可进行讨论,得出合理结论,有时答案不止一组,只要能合理解释都可以。若题目只要求一组结论,则选择自己最熟悉、最有把握的。有时需要运用直觉,大胆尝试、假设,再根据题给条件进行验证也可。

无机框图推断题解题的一般思路和方法:读图审题找准突破口逻辑推理检验验证规范答题。解答的关键是迅速找到突破口,一般从物质特殊的颜色、特殊性质或结构、特殊反应、特殊转化关系、特殊反应条件等角度思考。突破口不易寻找时,也可从常见的物质中进行大胆猜测,然后代入验证即可,尽量避免从不太熟悉的物质或教材上没有出现过的物质角度考虑,盲目验证。

化学反应原理类试题

试题特点:该类题主要把热化学、电化学、化学反应速率及三大平衡知识融合在一起命题,有时有图像或图表形式,重点考查热化学(或离子、电极)方程式的书写、离子浓度大小比较、反应速率大小、平衡常数及转化率的计算、电化学装置、平衡曲线的识别与绘制等。设问较多,考查的内容也就较多,导致思维转换角度较大。试题的难度较大,对思维能力的要求较高。

答题技巧:该类题尽管设问较多,考查内容较多,但都是《考试大纲》要求的内容,不会出现偏、怪、难的。问题,因此要充满信心,分析时要冷静,不能急于求成。这类试题考查的内容很基础,陌生度也不大,所以复习时一定要重视盖斯定律的应用与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技巧及注意事项;有关各类平衡移动的判断、常数的表达式、影响因素及相关计算;影响速率的因素及有关计算的关系式。

电化学中两极的判断、离子移动方向、离子放电先后顺序、电极反应式的书写及有关利用电子守恒的计算;电离程度、水解程度的强弱判断及离子浓度大小比较技巧等基础知识,都是平时复习时应特别注意的重点。

在理解这些原理或实质时,也可以借用图表来直观理解,同时也有利于提高自己分析图表的能力与技巧。总结思维的技巧和方法,答题时注意规范细致。再者是该类题的问题设计一般没有递进性,故答题时可跳跃式解答,千万不能放弃。

实验类试题

试题特点:该类题主要以化工流程或实验装置图为载体,以考查实验设计、探究与实验分析能力为主,同时涉及基本操作、基本实验方法、装置与仪器选择、误差分析等知识。

命题的内容主要是气体制备、溶液净化与除杂、溶液配制、影响速率因素探究、元素金属性或非金属性强弱(物质氧化性或还原性强弱)、物质成分或性质探究、中和滴定等基本实验的重组或延伸。

答题技巧:首先要搞清楚实验目的,明确实验的一系列操作或提供的装置都是围绕实验目的展开的。要把实验目的与装置和操作相联系,找出涉及的化学原理、化学反应或物质的性质等,然后根据问题依次解答即可。

有机推断类试题

试题特点:命题常以有机新材料、医药新产品、生活调料品为题材,以框图或语言描述为形式,主要考查有机物的性质与转化关系、同分异构、化学用语及推理能力。设计问题常涉及官能团名称或符号、结构简式、同分异构体判断、化学方程式书写、反应条件、反应类型、空间结构、计算、检验及有关合成路线等。

答题技巧:有机推断题所提供的条件有两类:一类是有机物的性质及相互关系(也可能有数据),这类题往往直接从官能团、前后有机物的结构差异、特殊反应条件、特殊转化关系、不饱和度等角度推断。另一类则通过化学计算(也告诉一些物质性质)进行推断,一般是先求出相对分子质量,再求分子式,根据性质确定物质。至于出现情境信息时,一般采用模仿迁移的方法与所学知识融合在一起使用。推理思路可采用顺推、逆推、中间向两边推、多法结合推断。

化学是一门记忆加实验的科学,这也许不太符合一些同学的思维习惯。特别是我们很多同学在初中化学学得还算可以的情况下,是觉着没有花多少时间去记忆的。其实不然,说句武断一点的话,化学学得好的同学主要是因为掌握了化学的记忆方法,高效而又轻松地记忆化学知识。

化学课本是依据教学大纲系统地阐述教材内容的教学用书,抓住课本,也就抓住了基础知识,应该对课本中的主要原理,定律以及重要的结论和规律着重去看、去记忆。同时还应注意学习化学中研究问题的方法,掌握学习的科学方法比掌握知识更重要。因为它能提高学习的思维能力。

高考化学知识点总结 篇四

1、有色气体:f2(淡黄绿色)、cl2(黄绿色)、br2(g)(红棕色)、i2(g)(紫红色)、no2(红棕色)、o3(淡蓝色),其余均为无色气体。其它物质的颜色见会考手册的颜色表。

2、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hf、hcl、hbr、hi、nh3、so2、no2、f2、cl2、br2(g);有臭鸡蛋气味的'气体:h2s。

3、熔沸点、状态:

① 同族金属从上到下熔沸点减小,同族非金属从上到下熔沸点增大。

② 同族非金属元素的氢化物熔沸点从上到下增大,含氢键的nh3、h2o、hf反常。 ③ 常温下呈气态的有机物:碳原子数小于等于4的烃、一氯甲烷、甲醛。

④ 熔沸点比较规律:原子晶体>离子晶体>分子晶体,金属晶体不一定。

⑤ 原子晶体熔化只破坏共价键,离子晶体熔化只破坏离子键,分子晶体熔化只破坏分子间作用力。

⑥ 常温下呈液态的单质有br2、hg;呈气态的单质有h2、o2、o3、n2、f2、cl2;常温呈液态的无机化合物主要有h2o、h2o2、硫酸、硝酸。

⑦ 同类有机物一般碳原子数越大,熔沸点越高,支链越多,熔沸点越低。

同分异构体之间:正>异>新,邻>间>对。

⑧ 比较熔沸点注意常温下状态,固态>液态>气态。如:白磷>二硫化碳>干冰。

⑨ 易升华的物质:碘的单质、干冰,还有红磷也能升华(隔绝空气情况下),但冷却后变成白磷,氯化铝也可;三氯化铁在100度左右即可升华。

⑩ 易液化的气体:nh3、cl2 ,nh3可用作致冷剂。

高三化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篇五

溶解性

①常见气体溶解性由大到小:nh3、hcl、so2、h2s、cl2、co2。极易溶于水在空气中易形成白雾的气体,能做喷泉实验的气体:nh3、hf、hcl、hbr、hi;能溶于水的气体:co2、so2、cl2、br2(g)、h2s、no2。极易溶于水的气体尾气吸收时要用防倒吸装置。

②溶于水的有机物:低级醇、醛、酸、葡萄糖、果糖、蔗糖、淀粉、氨基酸。苯酚微溶。

③卤素单质在有机溶剂中比水中溶解度大。

④硫与白磷皆易溶于二硫化碳。

⑤苯酚微溶于水(大于65℃易溶),易溶于酒精等有机溶剂。

⑥硫酸盐三种不溶(钙银钡),氯化物一种不溶(银),碳酸盐只溶钾钠铵。

⑦固体溶解度大多数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少数受温度影响不大(如nacl),极少数随温度升高而变小。气体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变小,随压强增大而变大。

化学高考必背知识点 篇六

1、钠与水反应

(1)芙蓉又想红

解释:浮熔游响红

(2)钠浮于水,熔成球。球儿闪亮,四处游。有“嘶儿”声,溶液红。

2、苏打辨析

大苏打,小苏打,纯碱俗名叫“苏打”,

苏打、苏打混一沓,到底谁是真“苏打”?

阿哥硫代硫酸钠,定影“海波”就是它,

化工、制革、除氯剂,它的俗名“大苏打”。

阿弟酸式碳酸钠,重碳酸钠也是它,

灭火、焙粉、抑酸剂,俗名叫做“小苏打”。

纯碱学名碳酸钠,它的译名叫“苏打”,

纺织、造纸、洗涤剂,纯碱才是真“苏打”。

化学世界三“苏打”,性质用途有异差,

认清组成分子式,三个“苏打”不打架。

解释:大苏打分子式:na2s2o3,苏打分子式:na2co3,小苏打分子式:nahco3。

3、铝

典型两性元素铝,第三主族三周期,

氧化薄膜质致密,保护内部不腐蚀,

与酸与碱均反应,各生铝盐放氢气,

氢氧化铝,氧化铝,典型两性“三代”齐。

①解释:①“三代”指铝,氧化铝和氢氧化铝。

4、铁

原子序数二十六,八族元素排第一;

外层电子有两个,次层电子能失一;

遇到强、弱氧化剂,形成三价或亚铁;

棕黄色和浅绿色,判断铁盐和亚铁;

硫氢化钾作试剂,三价离子液变赤。

5、氯中燃烧的特点

钠燃剧烈产白烟,铜燃有烟呈棕黄,铁燃有烟亦棕黄,氢燃火焰苍白色,磷燃氯中烟雾茫。

6、氯气的制取实验

二氧化锰盐酸逢,隔网热瓶氯气生。

盐水硫酸除杂质,吸收通入火碱中。

解释:

1.二氧化锰盐酸逢,隔网热瓶氯气生。这句的意思是说在实验室中是用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在烧瓶中隔石棉网的方法来制取氯气[联想:"隔网加热杯和瓶"]。

2.盐水硫酸除杂质:"盐水"指饱和食盐水,"杂质"指混在氯气中的氯化氢和水蒸气。这句的意思是说使气体依次通过饱和食盐水和浓硫酸分别除掉混在氯气中的氯化氢和水蒸气【联想:有时也用水除氯化氢,但水却溶解了一部分氯气,不如用饱和食盐水好。因为氯气在饱和食盐水中的溶解度很小。】

3.吸收通入火碱中:的意思是说多余的氯气必须通入火碱溶液中吸收掉(因为氯气有毒)。

7、氨气和氯化氢的喷泉实验

烧瓶干燥气密好,气体充满切记牢。

挤压胶头要迅速,红色喷泉多妖娆。

解释:

1、烧瓶干燥气密好:意思是说做喷泉实验用的烧瓶一定要干燥,而且气密性要好【联想:若烧瓶不干燥,少量的水将吸收大量的氨气或氯化氢,从而造成实验失败;若装置的气密性差,当烧瓶内在压强迅速减小时,空气将进入烧瓶,就不能形成喷泉。】

2、气体充满切记牢:意思是说一定将烧瓶中充满氨气(或氯化氢气体)。

3、挤压胶头要迅速:意思是说胶头滴管的作用是把少量的水注入烧瓶中,减小烧瓶内的压强。所以挤压滴管的胶头要迅速,这样才能使烧瓶内的压强瞬间减小,从而形成美丽的喷泉。

4、红色喷泉多妖娆:意思是说氨气和氯化氢的喷泉都是红色的,这是因为用氨气作喷泉实验时,水中加的是酚酞,而用氯化氢作实验时,水中加的是石蕊,故两者都形成红色的美丽的喷泉。

高三化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篇七

1.纯净物有固定的组成,有固定组成的物质是纯净物;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是纯净物

2.与水反应可生成酸的氧化物都是酸性氧化物

3.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的物质是xx氧化物或xx氢氧化物

4.盐和碱反应一定生成新盐和新碱;酸和碱反应一定只生成盐和水

5.得电子能力强的物质失电子能力一定弱

6.非金属元素原子氧化性较弱,其阴离子的还原性则较强

7.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排在氢前面的金属都能从酸溶液中置换出氢

8.标准状况下,22.4l以任意比例混合的co与co2中所含碳原子总数约为na

9.碳-12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碳-12的摩尔质量为12g/mol

10.将na个no2气体分子处于标准状况下,其体积约为22.4l

11.25℃时,ph=13的1.0lba(oh)2溶液中含有的oh-数目为0.2na

12.常温常压下,32g氧气中含有na氧分子

13.同温同压,同质量的两种气体体积之比等于两种气体密度的反比

14.反应热δh的大小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状态、反应物的物质的量的多少、方程式的化学计量数、反应的快慢有关

15.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反应物和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决定了反应是放热还是吸热

16.胶体能产生电泳现象,说明胶体带有电荷

17.向一定温度下足量饱和硫酸铜溶液中加入wg硫酸铜粉末,搅拌后静置,溶液的浓度和质量分数不变,硫酸铜变为cuso4·5h2o,其质量大于w×250/160g

高考化学考点知识 篇八

1.原子都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但氢的同位素氕却无中子。

2.同周期的元素中,原子最外层电子越少,越容易失去电子,还原性越强,但cu、ag原子的还原性却很弱。

3.原子电子层数多的其半径大于电子层数少的,但锂的原子半径大于铝的原子半径。

(周期律通常我们都是学习二、三周期,当把不同周期的元素放在一起比较的时候,规律就可能乱套了)

4.主族元素的最高正价一般等于其族序数,但o2和f2却不是。(of2的存在,氧最高 2,氟无正价)

5.同主族元素的非金属元素随原子序数的递增,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逐渐减弱,但硒酸的酸性却比硫酸的酸性强。(第四周期的特性)

6.二氧化碳通常能来灭火,但镁却能在二氧化碳中燃烧。

7.氧元素一般显-2价,但在na2o2、h2o2等物质中显-1价。(因为存在过氧键)

8.元素的氧化性一般随化合价的升高而增强,但氯的含氧酸的氧化性顺序却是hclo>hclo2>hclo3>hclo4(因为化合物的稳定性增强,不容易反应了。氧化性的强弱不只与化合价有关)

9.在元素周期表中的各周期元素一般是以活泼金属开始的,但第一周期却是以非金属开始的。

10.通常金属单质一般为固态,但汞却是液态。(汞原子核外电子电子排布稳定,原子间金属键弱导致)

11.通常非金属单质一般为气态或固态,但溴却是液态。(相对原子量大,分子间作用力强啊)

12.碱金属一般保存在煤油中,但锂(因其密度小于煤油的密度)却浸在液体石蜡中。(大块不常用的碱金属也通常是保存在石蜡中)

13.碱金属的密度从上到下递增,但钾的密度却比钠的密度小。(应该是跟晶体的堆积方式有关,空隙变大了)

14.一种元素组成一种单质,但碳、氢、氧、磷等元素却能组成几种同素异形体。

15.有机物一般易燃烧,但氯仿、四氯化碳和聚四氟乙烯却不易燃。(有机物卤素含量越高可燃性越差)

16.物质的熔点一般低于沸点,但乙炔却相反(沸点-84,熔点却为-80.8)。(熔点还与晶格能有关)

17.cl2、br2与水反应生成相应的氢卤酸和次卤酸,但f2却不能(f2 2h2o=4hf o2)(在冰的表面好像可以)

18.实验室中制取hcl、hbr、hi都在玻璃容器中进行,但hf应在铅制容器中进行(因sio2 4hf=sif4 2h2o)。

19.氢卤酸一般是强酸,但氢氟酸却是弱酸。

20.cacl2、cabr2、cai2都易溶,但caf2却微溶。(软硬酸碱理论)

21.卤化银难溶于水,但氟化银却易溶于水。(软硬酸碱理论)

22.含有nh4 和第ia主族阳离子的盐一般易溶于水,但kclo4和正长石等却难溶于水。(软硬酸碱理论)

23.晶体一般都由阴离子和阳离子组成,但金属晶体是由金属阳离子和自由电子组成。

24.共价键一般都有方向性,但h2却无方向性。(s轨道是球形的)

25.活泼金属与活泼非金属形成的化合物一般都是离子化合物,但a1cl3、fecl3等却是共价化合物。(离子极化)

26.金属性强的元素,相应的碱的碱性也强,但a1(oh)3的碱性却比fe(oh)3弱。(极化)

27.离子化合物中一般不存在单个分子,但nacl等在气态时却以分子形式存在。(好像只能这样了啊)

28.离子方程式一般表示同一类反应,但br2 so2 2h2o=4h 2br- so42-却只表示一个方程式(注意:ba2 2oh- 2h so42-=baso4 2h2o可以表示硫酸溶液与氢氧化钡溶液反应、向氢氧化钡溶液中加入硫酸氢钠溶液至中性或加入过量硫酸氢钠溶液等反应)。

29.强碱弱酸盐或强碱弱酸的酸式盐因水解而呈碱性,但nah2po4却呈酸性。(还有两个nahso3、nahc2o4,它们都电离大于水解)

30.盐类一般都是强电解质,但hgcl2、cdi2等少数几种盐却是弱电解质。(离子极化理论)

高考化学知识要点 篇九

一、溶解性

① 常见气体溶解性由大到小:nh3、hcl、so2、h2s、cl2、co2。极易溶于水在空气中易形成白雾的气体,能做喷泉实验的气体:nh3、hf、hcl、hbr、hi;能溶于水的气体:co2、so2、cl2、br2(g)、h2s、no2。极易溶于水的气体尾气吸收时要用防倒吸装置。

② 溶于水的有机物:低级醇、醛、酸、葡萄糖、果糖、蔗糖、淀粉、氨基酸。苯酚微溶。 ③ 卤素单质在有机溶剂中比水中溶解度大。

④ 硫与白磷皆易溶于二硫化碳。

⑤ 苯酚微溶于水(大于65℃易溶),易溶于酒精等有机溶剂。

⑥ 硫酸盐三种不溶(钙银钡),氯化物一种不溶(银),碳酸盐只溶钾钠铵。

⑦ 固体溶解度大多数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少数受温度影响不大(如nacl),极少数随温度升高而变小[如ca(oh)2]。 气体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变小,随压强增大而变大。

二、密度

① 同族元素单质一般密度从上到下增大。

② 气体密度大小由相对分子质量大小决定。

③ 含c、h、o的有机物一般密度小于水(苯酚大于水),含溴、碘、硝基、多个氯的有机物密度大于水。

④ 钠的密度小于水,大于酒精、苯。

以上内容就是壶知道为您提供的9篇《高三化学知识点归纳总结》,希望对您的写作有所帮助。

最新知识点总结
相关知识点总结
99 39477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