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大的麦穗》是一篇说理的散文,叙述了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让弟子到麦地里摘最大的麦穗,弟子们挑挑拣拣,结果两手空空的故事,揭示了人的一生必须实实在在地抓住眼前的机遇,而不能动张西望的道理。这次帅气的小编为您整理了5篇《《最大的麦穗》教学案例》,希望可以启发、帮助到大朋友、小朋友们。
一、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1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联系实际,说说自已对“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这句话的理解。
3.领悟必须善于抓住眼前机遇,不能东张西望,错失良机的道理。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预习学案
【预习目标】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把文章读通顺。
2.自学生字词。画出不懂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了解它们的意思,仍然不懂的请做上记号。
3. 读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个什么道理。
【预习内容】
1.我会读
挑挑拣拣 错失良机 实实在在 麦垄 嘲笑
如梦初醒 不失时机 挑挑拣拣 惋惜 摇晃
2.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想一想,这一课主要写了什么?
3.我质疑
通过对这篇课文的预习,你还有哪些不明白的问题,请写下来。
三、导学案
【学习目标】
1.联系实际,说说自已对“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这句话的理解。
2.领悟必须善于抓住眼前机遇,不能东张西望,错失良机的道理。
【小组合作探究】
弟子们去摘麦穗为什么会两手空空?苏格拉底又是怎么教导他们的,你从中得出了什么启发?
(1)自己默读,深入思考。
(2)组内交流,形成统一。
(3)班内交流,合作探究。
四、课堂检测
(一)看拼音,写词语。
dìng duó cāng lǎo yáo huàng
( ) ( ) ( )
zhuī qíu mài lǒng chǎo xiào
( ) ( ) ( )
(二)在括号里填上加点的词语的近义词。
1.这时,两手空空的弟子们才如梦初醒。( )。
2.他们总以为机会还很多,完全没有必要过早地定夺。( )
五、课后作业
1.把课本生字生词摘抄10个,写两遍。
2. 写出学出这篇课文后获得的感想。
六、板书设计
16 最大的麦穗
一个最大 只许…… 不许……
最大的一穗(你们刚刚摘下的)
(追求最大 把握现在)
教学目标:
在潜心、感情读文的过程中寻找苏格拉底的学生为何没有摘到最大的麦穗的真正原因,从而明白必须善于抓住机遇,不能东张西望、错失良机的道理。
教学活动:
一、名人简介,导入新课
先给大家讲个故事吧!故事发生在2500多年前的古希腊。有人问大学者苏格拉底:“据说你是天底下最有学问的人,那么我想请教一个问题:请你告诉我,天与地之间的高度到底是多少?”苏格拉底微笑着答道:“三尺!”“不可能,我们每个人都有四五尺高,天与地之间的高度只有三尺,那人还不把天给戳出许多窟窿?”苏格拉底仍微笑着说:“所以,凡是高度超过三尺的人,要能够长久立足于天地之间,就要懂得低头呀!”学生恍然大悟:原来老师要告诉我们做人应懂得谦虚!
多么平常的对话,多么深刻的哲理,就是他,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苏格拉底,用他的思想,他的睿智,他的循循善诱,征服了无数年轻人。人们敬仰他,崇拜他,以作苏格拉底的学生为荣。今天也让我们做一回智慧大师的学生吧,去采摘(最大的麦穗)(齐读课题)
二、复习词语,整体把握
1.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这些词语,你们能读好吗?
出示:
麦垄 饱满沉甸甸
挑挑拣拣 东张西望 两手空空
如梦初醒 错失良机
指名读词
2.你能用上上面的词语,将这个故事简单地说说吗?
生回答(苏格拉底把学生带到麦垄边,让学生摘一束最大的麦穗,只许进不许退,学生们一路上挑挑拣拣,结果是两手空空,这时他们才如梦初醒,原来错失良机。)
三、精读课文,明白哲理
1. 是呀,机会在哪儿呢,弟子们一定苦苦思索。在这个麦子丰收的季节里,他们一无所获,竟然没有一个人摘到一株最大的麦穗,这是什么原因,是地里本来就没有最大的麦穗吗?(不是)哦,有最大的麦穗,你是从哪里知道的,在文中找出有关的语句,读一读,品一品。
2.师生交流探讨, 读书分析
① 地里不是没有最大的麦穗
l 那正是大熟的季节,地里满是沉甸甸的麦穗。
(扣住“大熟”,“沉甸甸”,理解)
长得多好呀,个个都颗粒饱满,这其中怎么会没有一个最大的呢?你是一个聪明的弟子, 一眼就看出来了,能再读一读这句话吗?让我们感受一下麦子丰收的景象吗?
(生感悟,再读)
你真好,仿佛看了到满眼的金色。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l 地里到处都是大麦穗,哪一个才是最大的呢?
(生理解,师圈出“到处”,“大”)
一望无垠,密密层层,一颗颗鼓胀的麦穗晃着脑袋像是在说:“我是最大的,你们怎么没有看到我呢?你很会读书,找得很准。
你们还从哪些地方看出的?
l 弟子们埋头向前走。看看这一株,摇了摇头;看看那一株,又摇了摇头。
弟子们一边低着头往前走,一边用心地挑挑拣拣,经过了很长一段时间。
(正因为地里的麦穗是一个比一个饱满,一个比一个大,弟子们才会在麦田里挑得眼花缭乱。) 还有吗?
l 苏格拉底对弟子们说:“这块麦地里肯定有一穗是最大的,但你们未必能碰见它;即使碰见了,也未必能作出准确的判断。因此最大的一穗就是你们刚刚摘下的。”
你读书多仔细呀,能从另一个角度,从苏格拉底的话中找到麦田里是绝对有一个是最大的。
过渡: 地里有这么多大麦穗,里面肯定有最大的,可他们没有找到。是他们找得不认真?(不) 从哪里看出他们在很认真地找,再去好好读书,画出有关句子说说你的理由。
② 学生们不是找得不认真
l 弟子们埋头向前走。看看这一株,摇了摇头;看看那一株,又摇了摇头。
采得很认真,还在作比较。这是一群认真的学生。你还从哪些句子中看出他们是在认真地摘麦穗呢?
l 弟子们一边低着头往前走,一边用心地挑挑拣拣,经过了很长一段时间。
我们也来用心地读一读这句话,注意那些表现出学生认真的词语
还有吗?能看出这群学生在找麦穗时其实很专注的!
l 这时,两手空空的弟子们才如梦初醒,他们回头望了望麦垄,无数株小麦摇晃着脑袋,似乎在嘲笑他们。
他们完全沉浸在摘麦穗的过程中,已走到尽头都不知道,他们是多投入啊!
过渡:这里有那么多大麦穗,学生又是如此认真用心,投入地寻找,可学生为什么就是没有摘到最大的一穗呢?请你仔细研读课文,用心去思考为什么摘不到最大的麦穗?可在相关句子旁作批注!
③ 充分交流:
随机出示,引读:(齐读)“这块麦地里肯定有一穗是最大的,但你们未必能碰见它;即使碰见了,也未必能作出准确的判断。因此最大的一穗就是你们刚刚摘下的。”
这段话是一语惊醒梦中人,你能读懂吗?联系学生是怎样摘麦穗,他们的想法说说你的理解(因此最大的一穗就是你们刚刚摘下的。)
l 这块麦地里肯定有一穗是最大的,但你们未必能碰见它;开头的要求只许进不许退。最大的麦穗有可能不在你经过的路上,不在你的眼前出现。正如狄更斯所说,机会不上门来找人,只有人去找机会。
l 即使碰见了,也未必能作出准确的判断。
(联系“他们总以为机会还很多,完全没有必要过早地定夺”理解)
l 因此最大的一穗就是你们刚刚摘下的。
(弟子们虽然也在认真地挑选麦穗,但由于眼界不开阔,态度犹豫,不能当机立断,好高鹜远这山望着那山高。在机会面前,缺乏敏锐的判断力,犹豫不决或者轻易地放弃机会。总以为机会还有很多,完全没有必要过早地定夺,因此,最后两手空空。)
你理解的很好,还有谁想来说说苏格拉底的这段话非常有哲理,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
3. 联系实际,揭示道理
苏格拉底把学生带进麦地,并不是要他们去摘一个最大的麦穗,而是去收获一个人生道理。齐读最后一小节。
这里,把“人的一生”比作在麦地中行走,“人的一生”与“在麦地中行走”有什么相似之处?
(相似处:麦地里有许多麦穗,就像人的一生中处处有机遇;生命很快就要逝去,一个机会从不会出现两次,进入麦地,只许进,不许退,错过了颗粒饱满的一穗,就再也摘不到了;麦地是有尽头的人的生命也是有尽头的。)
(苏格拉底要求其弟子去摘一个最大的麦穗,“只许进,不许退”。表面上是提出一种要求,实际上是告诉弟子们:时间不能倒流,生命不能重复!)
你想的很深,老师也有同感。有句话说得好,“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人生的路上,我们要把握住每一次机会,不要错失良机。因为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啊!
“最大的一穗”指什么? (“最大的一穗”指人生的理想或目标。)
l有的人见到了颗粒饱满的“麦穗”,就不失时机地摘下它;有的人则东张西望,一再地错失良机。
“麦穗”为什么加引号?“颗粒饱满的麦穗”指什么?
引导:你听说过这样的人和事吗?(除了反面例子,再谈谈正面事例。)
引读: 当然,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
小结:是啊!我们应该有远大的理想,更要抓住眼前的每一次机会,脚踏实地地做好眼前的每一件事,才能实现你的人生目标。
有时,一句名言能改变一个人的一生。课文的最后一段就是名言佳句,让我们试着背一背。
四、小结全文
1. 古今中外,有多少仁人志士和苏格拉底一样对机遇发出这样的感叹,课前,
老师请大家做个有心人收集一下。
交流:
机会是每个人都有的,但许多人不知道他们已碰到它。-----达尔文
机会来的时候像闪电一样短促,完全靠你不假思索地去利用。----巴尔扎克
许多人对待机会,一如孩童在海滩那样:他们让小手握满了沙子,然后让沙粒掉下,一粒接一粒,直到全部落光。 ----托马思·莫尔
2.总结:让我们记住哲人的话:握在自己手中的,才是最大的麦穗!
16、最大的麦穗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2、通过语言文字,领悟必须善于抓住机遇,不能东张西望,错失良机的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
能够联系实际,说出自己对“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受中,这才识实实在在的”这句话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读题
2、上节课我们初步感知了课文,学习了第一段。请大家再读苏格拉底的话。(多媒体出示图片。师引读,面对满地是沉甸甸的麦穗苏格拉底严肃地对弟子们说……)
3、要表达苏格拉底不给学生们重选的机会或者说没有商量的余地,该如何用朗读来表达,生再读。
过渡:这节课,我们进一步探讨弟子们为何没有摘到最大的麦穗?苏格拉底教育弟子的话到底有何目的?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一定能找到满意的答案。
二、读讲第二段
1、自由读课文2~6节,用“——”画出弟子们摘麦穗时的表现的句子,用“~~”画出苏格拉底教育学生的话。
2、交流:同学们读得很投入,把你画到的句子来交流一下。
3、四人组合作学习,读中感悟。
师述:其实读书有声是个展示,合作讨论也是一种学习形式。课文最大的麦穗如果是一个精神家园,那么,只要你走进这个家园,动脑去思考,用心去讨论,一定会有许多美丽的收获,不信你就试试。
要求:⑴自由读划出的这些话,然后在小组中交流你体会到的。⑵把感悟到的通过朗读表达。⑶最后小组长交流。
4、交流学习情况。
1)小组长交流弟子们表现的句子。
出示:“两手空空的弟子们才如梦初醒,他们回头望了望麦垄,无数株小麦摇晃着脑袋,似乎在嘲笑他们。”
抓住“两手空空”、“如梦初醒”体会。
弟子们为什么会两手空空?(围绕下面问题展开)
“如梦初醒”是什么意思?弟子们醒悟了些什么?明白了些什么?
【弟子们摘麦穗时很认真。(抓“埋头”“低着头”“用心挑挑拣拣体会)
体会弟子们摘麦穗时眼光不够开阔,这样是找不到最大麦穗的。(启发学生抓重点词体会,“埋头”、“低着头”)
体会弟子们摘麦穗时犹豫不决,不能当机立断。〔出示几株麦穗图〕,(启发学生抓重点词体会,“摇了摇头”、“又……摇了摇头”、“摘了几穗……随手扔掉了”)】
读句子“虽然,弟子们也试着摘了几穗,但并不满意,便随手扔掉了。”
他们为什么这样?(引读,他们总认为……他们总以为……)
正因为这样,谁能用“虽然……但……”说说你对这些弟子们摘麦穗的有什么看法?(如何评价他们)
他们的心情如何?(懊悔)读中表达。
过渡:面对弟子们的表现,苏格拉底有什么想法。请大家自由读读他说的话,就能体会出。
(2)小组长交流苏格拉底对弟子们说的话。
读第5节苏格拉底说的话,你要表达出苏格拉底的什么意思?(对弟子们的表现惋惜,方法的不对而不满意)“到头了”突出读。(启发,你这声音老师听上去不够苍老,“洪钟”的意思是声音浑厚、凝重、洪亮,练了再读)
苏格拉底又说了一段话,谁来读一下?苏格拉底仅仅是在讲摘麦穗吗?你还体会到什么?(对弟子们的教育是语重心长或意味深长)〔出示图〕在小组里读的基础上,交流体会。(各自感受一下,哪些词突出读了,在最能表达句子的意思的词语下面加上•,再练读一下)集体再来语重心长地朗读苏格拉底的话。读到这,大家知道苏格拉底用摘一棵最的麦穗让我们明白了一个道理,从中我们知道,苏格拉底是一个(循循善诱)的人。
读到这,同学们有什么感受呢?用上“虽然……但……”、“即使……也……”说几句话。过渡,苏格拉底用摘最大的麦穗这件小小的事来教育学生们,含蓄地告诉学生们一个很深刻的道理,他的学生听懂了吗?
三、读讲第三段
1、引读:苏格拉底的弟子们听了老师的话,悟出了这样一个道理:
出示并集体读“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
抓重点词语你体会到了什么?这段话,使你想到了生活中的哪些事,并谈谈体会。同桌间可以相互交流。
2、交流学习情况。(有多人联系实际来谈)
学生交流生活中的事例,师随机板书(追求)眼前的一穗(实实在在),并出示名人名言。
机会是每个人都有的,但许多人不知道他们已碰到它。——达尔文
机遇只垂青(重视)那些懂得怎样追求她的人——查理•艮科尔
机会来的时候像闪电一样短促,完全靠你不假思索地去利用。——巴尔扎克
谁能把感悟到的用朗读表达。板书(要抓住机遇)
“最大的”、“眼前的一穗”、“实实在在”突出读。
学到这,你希望一生中找到最大的麦穗吗?为了找到这最大的麦穗,你会怎么做?
3、朗读句子,小结。
苏格拉底告诉我们,生活实践也告诉我们,名人名言告诉我们,一定要抓住眼前的机遇,完成当前的任务,这样才不会虚度光阴,一事无成,其实,我们的古人也说过这样的话,让我们共同回忆三年级学过的,《明日歌》。
四、总结课文
学习本课后,你有什么收获?写一句凡人名言在书上,然后交流。
一晃,一课将结束,我们兴致勃勃地走进最大的麦穗这座精神的殿堂,我们徜徉其间,我们留恋往返,不知不觉当中我们发现自己变了,变得聪慧,变得有个性,变得更有创造性!
五、作业
1、最后一段话使你想起了生活中的哪些事,请举一个具体例子写一写自己的体会。
2、背最后自然段。
附板书: 16最大的麦穗 追求
眼前的一穗 实实在在
《最大的麦穗》教学反思
《最大的麦穗》是一篇精美的哲理散文,讲述了古希腊大哲学家苏格拉底让弟子们从麦地里找一颗最大的麦穗,从中引导弟子们悟出了“人的一生应该有远大的理想追求,但必须实实在在地把握眼前的机遇”的道理。
初读课文时,我不禁被苏格拉底气定神闲的哲人风范,以及他用麦地模拟人生的道路,用麦穗模拟人生中遇到的大大小小的机遇来深入浅出教导弟子的教育艺术所折服,同时又被苏格拉底带给我们的引人深思的人生哲理所打动。
再读课文,深入地探讨本文的哲理。发现个人理解的角度、深度、广度又各不相同。反之,想想自己的教学,如何让学生体会,读懂文中蕴涵的哲理,确有一定的困难。假如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己理解、讨论,看似轻松愉快,但恐怕学生对语言文字所蕴涵的人生哲理浮于表面,恐怕学生的价值取向出现偏差。反复琢磨,决定采用导读法。给自己的本课教学定了两个原则:一是既要注意尊重学生的多元理解,又要注意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二是既要读懂语言文字中所蕴涵的哲理,又要学生能在愉快轻松的氛围中水到渠成。从以下三方面入手进行教学:
一、抓主线导,层层深入。
本课我教学内容的重点(主线)就是紧紧抓住苏格拉底的三段话引导学生层层深入地理解。第一段话引导读懂人生的道路也是只许进不许退。第二段话看似简单,仅仅一句话,却是苏格拉底对弟子们的一声断喝,蕴涵着苏格拉底对弟子的行为敲醒警钟。让学生明白了两手空空的弟子是怎样走到麦地的尽头,没有收获,没有辉煌,美好年华,白白浪费。第三段话时,学生已读懂苏格拉底是在用麦地模拟人生,用麦穗模拟人生中的机遇,引导学生句句刨析理清这段话的三个层次,人生肯定有机遇;但未必碰见,即使也未必抓住,使学生明白了人生有许多不确定的因素,有时我们也难以发现,难以把握;因此,抓住时机,拿在手中,抓住的才是机遇,抓不住的再大的机遇也不是机遇。弟子感悟的道理才会水到渠成。
二、读悟结合,相机点拨。
教学中朗读有助于学生深入地理解课文。如果没有仔细地朗读,就谈不上思想的感悟与语言的积累,就会上不出语文课的语文味道来。
我始终认为语文课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感悟能力,在应当读的时候读,应该品的地方品。惟有如此才是真正的驾驭了课堂。在对学生放手时又不会让学生信马由缰地乱走。才能在品读课文的过程中“潜移默化”。例如:在教学时,我特别注意点拨学生读出一些关键的词语,读出苏格拉底那洪钟般的声音,品味苏格拉底的一番深入浅出的话。
三、尊重体验,注意熏陶。
孩子是多元的,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内心世界、精神世界和内在感受,有着不同于他人的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式。也就是说,学生有着独特的个性,每个学生的学习方式本质上都是其独特个性的体现。所以我在设计教学时,就告诉自己要留心多聆听学生思想,允许磋商的地方。
但同时,我还注意在学生自己联系生活,联系实际各抒己见,在彼此的探讨与思辩中得到自己的所得时,对学生不同于他人的观察、思考稍加引导,给予学生深层次的熏陶。例如;我在导读苏格拉底的第三段话时,就试图在语言训练、思维训练中渗透人文精神,引导学生更深入的感悟本文哲理。
教学目标:
在潜心、感情读文的过程中寻找苏格拉底的学生为何没有摘到最大的麦穗的真正原因,从而明白必须善于抓住机遇,不能东张西望、错失良机的道理。
教学活动:
一、名人简介,导入新课
先给大家讲个故事吧!故事发生在2500多年前的古希腊。有人问大学者苏格拉底:“据说你是天底下最有学问的人,那么我想请教一个问题:请你告诉我,天与地之间的高度到底是多少?”苏格拉底微笑着答道:“三尺!”“不可能,我们每个人都有四五尺高,天与地之间的高度只有三尺,那人还不把天给戳出许多窟窿?”苏格拉底仍微笑着说:“所以,凡是高度超过三尺的人,要能够长久立足于天地之间,就要懂得低头呀!”学生恍然大悟:原来老师要告诉我们做人应懂得谦虚!
多么平常的对话,多么深刻的哲理,就是他,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苏格拉底,用他的思想,他的睿智,他的循循善诱,征服了无数年轻人。人们敬仰他,崇拜他,以作苏格拉底的学生为荣。今天也让我们做一回智慧大师的学生吧,去采摘(最大的麦穗)(齐读课题)
二、复习词语,整体把握
1.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这些词语,你们能读好吗?
出示:
麦垄 饱满沉甸甸
挑挑拣拣 东张西望 两手空空
如梦初醒 错失良机
指名读词
2.你能用上上面的词语,将这个故事简单地说说吗?
生回答(苏格拉底把学生带到麦垄边,让学生摘一束最大的麦穗,只许进不许退,学生们一路上挑挑拣拣,结果是两手空空,这时他们才如梦初醒,原来错失良机。)
三、精读课文,明白哲理
1. 是呀,机会在哪儿呢,弟子们一定苦苦思索。在这个麦子丰收的季节里,他们一无所获,竟然没有一个人摘到一株最大的麦穗,这是什么原因,是地里本来就没有最大的麦穗吗?(不是)哦,有最大的麦穗,你是从哪里知道的,在文中找出有关的语句,读一读,品一品。
2.师生交流探讨, 读书分析
① 地里不是没有最大的麦穗
l 那正是大熟的季节,地里满是沉甸甸的麦穗。
(扣住“大熟”,“沉甸甸”,理解)
长得多好呀,个个都颗粒饱满,这其中怎么会没有一个最大的呢?你是一个聪明的弟子, 一眼就看出来了,能再读一读这句话吗?让我们感受一下麦子丰收的景象吗?
(生感悟,再读)
你真好,仿佛看了到满眼的金色。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l 地里到处都是大麦穗,哪一个才是最大的呢?
(生理解,师圈出“到处”,“大”)
一望无垠,密密层层,一颗颗鼓胀的麦穗晃着脑袋像是在说:“我是最大的,你们怎么没有看到我呢?你很会读书,找得很准。
你们还从哪些地方看出的?
l 弟子们埋头向前走。看看这一株,摇了摇头;看看那一株,又摇了摇头。
弟子们一边低着头往前走,一边用心地挑挑拣拣,经过了很长一段时间。
(正因为地里的麦穗是一个比一个饱满,一个比一个大,弟子们才会在麦田里挑得眼花缭乱。)
还有吗?
l 苏格拉底对弟子们说:“这块麦地里肯定有一穗是最大的,但你们未必能碰见它;即使碰见了,也未必能作出准确的判断。因此最大的一穗就是你们刚刚摘下的。”
你读书多仔细呀,能从另一个角度,从苏格拉底的话中找到麦田里是绝对有一个是最大的。
过渡: 地里有这么多大麦穗,里面肯定有最大的,可他们没有找到。是他们找得不认真?(不) 从哪里看出他们在很认真地找,再去好好读书,画出有关句子说说你的理由。
② 学生们不是找得不认真
l 弟子们埋头向前走。看看这一株,摇了摇头;看看那一株,又摇了摇头。
采得很认真,还在作比较。这是一群认真的学生。你还从哪些句子中看出他们是在认真地摘麦穗呢?
l 弟子们一边低着头往前走,一边用心地挑挑拣拣,经过了很长一段时间。
我们也来用心地读一读这句话,注意那些表现出学生认真的词语
还有吗?能看出这群学生在找麦穗时其实很专注的!
l 这时,两手空空的弟子们才如梦初醒,他们回头望了望麦垄,无数株小麦摇晃着脑袋,似乎在嘲笑他们。
他们完全沉浸在摘麦穗的过程中,已走到尽头都不知道,他们是多-壶知道§www.huzhidao.com 投入啊!
过渡:这里有那么多大麦穗,学生又是如此认真用心,投入地寻找,可学生为什么就是没有摘到最大的一穗呢?请你仔细研读课文,用心去思考为什么摘不到最大的麦穗?可在相关句子旁作批注!
③ 充分交流:
随机出示,引读:(齐读)“这块麦地里肯定有一穗是最大的,但你们未必能碰见它;即使碰见了,也未必能作出准确的判断。因此最大的一穗就是你们刚刚摘下的。”
这段话是一语惊醒梦中人,你能读懂吗?联系学生是怎样摘麦穗,他们的想法说说你的理解(因此最大的一穗就是你们刚刚摘下的。)
l 这块麦地里肯定有一穗是最大的,但你们未必能碰见它;开头的要求只许进不许退。最大的麦穗有可能不在你经过的路上,不在你的眼前出现。正如狄更斯所说,机会不上门来找人,只有人去找机会。
l 即使碰见了,也未必能作出准确的判断。
(联系“他们总以为机会还很多,完全没有必要过早地定夺”理解)
l 因此最大的一穗就是你们刚刚摘下的。
(弟子们虽然也在认真地挑选麦穗,但由于眼界不开阔,态度犹豫,不能当机立断,好高鹜远这山望着那山高。在机会面前,缺乏敏锐的判断力,犹豫不决或者轻易地放弃机会。总以为机会还有很多,完全没有必要过早地定夺,因此,最后两手空空。)
你理解的很好,还有谁想来说说苏格拉底的这段话非常有哲理,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
3. 联系实际,揭示道理
苏格拉底把学生带进麦地,并不是要他们去摘一个最大的麦穗,而是去收获一个人生道理。齐读最后一小节。
这里,把“人的一生”比作在麦地中行走,“人的一生”与“在麦地中行走”有什么相似之处?
(相似处:麦地里有许多麦穗,就像人的一生中处处有机遇;生命很快就要逝去,一个机会从不会出现两次,进入麦地,只许进,不许退,错过了颗粒饱满的一穗,就再也摘不到了;麦地是有尽头的人的生命也是有尽头的。)
(苏格拉底要求其弟子去摘一个最大的麦穗,“只许进,不许退”。表面上是提出一种要求,实际上是告诉弟子们:时间不能倒流,生命不能重复!)
你想的很深,老师也有同感。有句话说得好,“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人生的路上,我们要把握住每一次机会,不要错失良机。因为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啊!
“最大的一穗”指什么? (“最大的一穗”指人生的理想或目标。)
l有的人见到了颗粒饱满的“麦穗”,就不失时机地摘下它;有的人则东张西望,一再地错失良机。
“麦穗”为什么加引号?“颗粒饱满的麦穗”指什么?
引导:你听说过这样的人和事吗?(除了反面例子,再谈谈正面事例。)
引读: 当然,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
小结:是啊!我们应该有远大的理想,更要抓住眼前的每一次机会,脚踏实地地做好眼前的每一件事,才能实现你的人生目标。
有时,一句名言能改变一个人的一生。课文的最后一段就是名言佳句,让我们试着背一背。
四、小结全文
1. 古今中外,有多少仁人志士和苏格拉底一样对机遇发出这样的感叹,课前,
老师请大家做个有心人收集一下。
交流:
机会是每个人都有的,但许多人不知道他们已碰到它。-----达尔文
机会来的时候像闪电一样短促,完全靠你不假思索地去利用。----巴尔扎克
许多人对待机会,一如孩童在海滩那样:他们让小手握满了沙子,然后让沙粒掉下,一粒接一粒,直到全部落光。 ----托马思·莫尔
2.总结:让我们记住哲人的话:握在自己手中的,才是最大的麦穗!
《最大的麦穗》是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单元的主题是“感悟人生”。《天游峰的扫路人》告诉我们豁达的人生,《山谷中的谜底》告诉我们智慧人生,而《最大的麦穗》则告诉我们智慧人生。《最大的麦穗》是一篇借事说理的散文,叙述了古希腊学者苏格拉底让弟子们到麦地里摘一个最大的麦穗,弟子们挑挑拣拣,结果两手空空的故事,揭示了人的一生必须实实在在地抓住眼前的机遇,而不能东张西望,错失良机的道理。反思本课的教学,我认为有以下亮点:
一、不动笔墨不读书
教学本课时为了突破重难点,让学生领悟到必须善于抓住眼前机遇,不能东张西望,错失良机的道理,我让学生自主充分地读,让他们在读中画出描写弟子们摘麦穗时的动作、神态、心理的语句,并体会说说感想。这一环节我认为设计的很好,通过读课文、画句子,同学们感悟到了很多。“弟子们埋头向前走。看看这一株,摇了摇头;看看那一株,又摇了摇头。”体会到了弟子们的犹豫不决,正是在他们犹豫之时,失去了许多机会。“他们总认为最大的那一穗还在前面呢。虽然,弟子们也试着摘了几穗,但并不满意,便随手扔掉了。”体会到弟子们的不满足,很随便的放弃,不知不觉中一再错失良机。
二、融入角色深理解
文中写道:“无数株小麦摇晃着脑袋,似乎再为他们惋惜。”教学时我让学生当小麦,想想当时会对弟子们说些什么。这些“麦穗”纷纷动脑,七嘴八舌说开了,都在劝诫弟子们不该错失良机,不该犹豫不决,痛惜、遗憾之情溢于言表。紧接着我又让学生们当弟子,“假如你是苏格拉底的弟子,让你再一次按同样的要求去摘麦穗,你会怎么做?”同学们经过对课文的理解,都懂得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的重要。
三、联系实际谈感悟
对于文中最后一段揭示的道理,特别是最后一句话的理解,又是一个难点,仅仅靠死记硬背,学生并不能真正理解,于是我在教学时,让学生联系结合身边的实际事例,来谈感悟,加深理解。同学们能联想到身边大学生找工作不停跳槽,却一事无成;身边的同学做事没有稳扎稳打,结果错失良机……大家畅所欲言,热烈讨论交流,进一步理解了做事不能好高骛远,追求远大理想应脚踏实地,拥有当下,才拥有未来。
四、搜集资料重积累
语文的学习离不开积累,学了这课,我们为世界级的哲学大师苏格拉底,用麦地模拟人生的道路,用麦穗模拟人生中遇到的大大小小的机遇来深入浅出教导弟子的教育艺术所折服,同时又被苏格拉底带给我们的引人深思的人生哲理所打动。于是我借机让学生查资料,更好的了解苏格拉底。并让他们搜集积累有关“机遇”的名人名言,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知识和积累。
通过教学本课,我从苏格拉底身上也学到了很多,教育学生应该是潜移默化的,平时的一点一滴也很重要。对于课堂的灵活调控,以及运用评价语言等许多细节方面,我自己做的还很不到位,有待于今后更好的学习提高。
上面内容就是壶知道为您整理出来的5篇《《最大的麦穗》教学案例》,您可以复制其中的精彩段落、语句,也可以下载doc格式的文档以便编辑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