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888贵宾会-永信贵宾会>方案>

学生管理方案【精选5篇】-888贵宾会

  • 发布时间:2024-02-14 22:14:46

如何有效的管理学生呢?我们作为一名教师,最重要的还是要帮助学生分析问题的实质和原因,并允许学生发表个人见解。帮助学生制定计划,签订师生契约,逐步改正不良行为。避免言语攻击。并且从他们失败的经历中吸取教训,学习他们成功的经验。如果你能向他们讨教,他们也会有成就感。该页是美丽的小编帮助大家找到的学生管理方案【精选5篇】,仅供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学生管理 篇一

1.观念整合,创新管理理念

工作维度。主要包括决策、计划、组织、执行、控制、检查、反馈等管理环节和管理活动,是人才培养工作执行与反馈的动态过程,是指令性管理,具有即时性、灵活性和局部性的特点。在这个维度上,应强化管理科学化、管理民主化理念,通过科学化设计、民主化实现,提高管理的学术性和科学性。

制度维度。主要包括制度的设计、建立、执行、评估与修正等,是规范性管理,具有稳定性和全局性的特点。在这个维度上,应强化管理可持续化理念,致力于建立持续性制度调整机制,通过制度提高管理的整体效能。

文化(精神)维度。主要通过自身及管理者特有而稳定的精神特质、价值观念进行管理,是理念管理,具有长远性、持久性、柔韧性的特点。在这个维度上,应强化管理现代化理念,提高管理内容、方式、方法、手段的先进性;强化管理国际化理念,提高管理的包容性和开放度。

2.方式整合,激发管理活力

信息通报机制。建立面向教学管理与学生管理人员的多层次通报机制,涉及人才培养过程和环节的重大问题、重要决策、重点措施等信息,都要通过信息会、情况通报会等方式和平台进行及时通报,确保信息对称。

资源共享机制。建立教育教学资源、教育教学管理系统、师生交流平台等资源共享机制,通过师生交流、教师职业发展、学生职业规划等活动和平台,提高教学工作、学生工作对人才培养的整体效益。

联席协商机制。建立多层面的联席会议制度,涉及人才培养的共性问题,如学风建设、学术道德建设、教学质量监控等重要培养环节,进行充分调研、沟通和协商,增强决策的科学性和措施的有效性。

工作联动机制。在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和教育管理的各环节中,实行教学管理与学生管理的工作联动机制。如联合进行课堂旁听、教学检查、学风督导、考试巡视等,保证人才培养环节的有机协调。目标考评机制。围绕学生的成长成才,以教育教学质量为核心,建立目标管理、质量导向的工作绩效联合考评机制,促进人才培养合力的形成。

3.制度整合,创新管理模式

本科生导师制和双导师制。可从大三开始,在师生双向选择的前提下,聘请专业教师担任本科生导师。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专业特长、学习兴趣、发展方向、性格特征等选择导师,通过师生之间的双向选择,结成导学对子,帮助学生正确处理本科学习、考研复习、择业就业之间的关系,利于人才培养环节的落实和质量的保证。通过校企、校地联合,聘请企业高级技术人员、科研单位或事业单位技术骨干担任学生校外兼职导师,实行专业教师和校外兼职导师双导师制,帮助学生提高适应社会、适应工作岗位的能力。教师兼职辅导员及班主任制。在青年教师中挑选热爱并擅长于从事学生管理工作的优秀教师担任兼职辅导员,一方面加强青年教师与学生的紧密联系,及时了解学生思想动态,扩大学生管理工作队伍;另一方面锻炼和培养青年教师,强化青年教师责任感,提升育人能力。选聘责任心强、经验丰富的专业教师担任班主任,负责学生班级的学习管理和指导工作,发挥其专业优势,更好地履行教书育人职责,提升学生班级管理和学习指导的学术性水平。学生班主任和学生助管制。从高年级学生中挑选出成绩优良、综合素质高、组织能力强的优秀学生担任低年级相应专业班级助理班主任,发挥学生助理班主任接近学生、了解学生、易于沟通的优势和示范作用,开展针对性的班级管理工作。学生通过助管制度、学生服务组织等方式参与教学管理与学生管理,有利于增进管理部门与学生的有效沟通,发挥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作用,锻炼学生实际工作能力。

二、教学管理与学生管理的整合路径

协同型。在学校层面,实行管理职能和服务职能的分离,根据管理职能分设教学管理(教务处)和学生管理部门(学工处),实现管理职能的整体协同,管理流程的有效协调,管理制度的有机衔接;按照服务职能设置教师职业发展中心、学生注册中心、学生职业发展和就业指导中心、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等机构。在学院层面,按工作职责设置教务办公室和学生工作办公室,实行统一领导,整合管理岗位,明确岗位职责,实行分工责任制。

结合型。学校层面分设教学管理、学生管理部门、师生事务和发展综合服务机构,实行协同式管理。学院层面整合教育、管理、服务职能,一体化设置教学管理、学生管理机构(教务学工综合办公室),实行统一领导,按岗位实施管理。

学生管理 篇二

关键字:高校学生党建入党动机创新机制

一、新时期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高校党建工作者工作量较大

纵观高校党建工作者队伍的现状,高校中存在发展学生党员的质量、数量要求与党建工作者较大的工作量之间的矛盾:一是随着高校学生人数的不断扩增,学生党员发展工作量越来越大,给高校党建工作,特别是学生党员发展工作带来一定的压力,存在数量和质量之间的矛盾。抓数量,质量很难保证;抓质量,数量很难上去;二是高校为了提高办学效益,都在进行人事制度改革,实行定编定岗,专职党建队伍人数却相对减少,部分高校的党务工作者身兼数职,工作中常常陷于捉襟见肘的窘境;三是根据高校党建工作特别是学生党员发展工作的要求,党建队伍必须具备良好的政治素质和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形势和任务的要求与高校人事制度改革的现状,折射出学生党员发展的工作量和党建工作者数量之间的矛盾,特别是对党建工作者素质要求与其实际现状之间的矛盾。

2.入党标准引发的问题

全面把握和坚持党员标准,是加强和改进党建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在学生党员的发展工作中,由于对大学生党员标准的把握上存在一定的偏差,不同程度地影响大学生党员质量。其主要表现为:一是唯学习成绩为标准,过分强调学习成绩,而忽视其他方面的表现,尤其是思想政治表现,缺乏全面综合考察。二是唯参与社会工作为标准,过分注重社会工作的表现而忽视其学习成绩,把是否担任学生干部及其工作的情况为标准。三是唯完美为标准,过分强调完美、求全责备。要求大学生党员各方面都要以身作则,全面发展,无可厚非。但是对于学生党员的要求,主要看其政治态度、入党动机、创新素质与能力,不能把个性、性格上的差异作为不符合党员条件的理由,而把具有鲜明个性的人挡在组织的大门之外,容易扼杀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3.党员再教育工作不够扎实

3.1组织上入党,但思想上还没入党。

面对网络化、信息化的趋势,大学生接受新思想多,同时容易受不良思潮的影响。部分学生入党动机不纯,带有明显的功利性。虽然经过党组织的培养、考核,大多数学生党员在发展时基本达到了党员条件,但也有部分同学。入党之前拼命干,入党之后松一半。。不同程度地表现出思想滑坡,甚至出现违纪现象,损害了党的形象。

3.2学生党支部重发展轻教育

目前,在学生党员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重视入党前的教育培养,轻入党后的再教育现象。党组织对入党积极分子、党员的再教育缺乏计划性、系统性、连贯性,存在着突击式的做法。多数党支部把党员发展放在首位,学生党员的政治理论学习、教育相对淡化、放松,导致其理论知识贫乏,党性修养不高。

4.对新时期高校大学生党建工作的研究不够

面临新形势下高校青年学生发展党员工作的新情况、新问题,高校党建工作者研究还不够深入,工作思路还不够开阔;对青年加入党组织的教育和引导力度不够,方法不多;一些青年缺乏向党组织靠拢的热情;同时基层党组织的政治优势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少数基层党组织还存在着软弱和工作不力的现象,部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得不够好,有的基层组织思想政治工作比较薄弱。

二、新时期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措施探讨

1.党委重视,齐抓共管,形成合力

发展高校大学生入党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党委领导要高度重视。在高校大学生党建工作中,不断强化政策导向,形成。重在培养、立足教育、确保质量、重点推进。的工作思路,形成党委书记亲自抓、分管书记带头抓、各院(系)总支书记重点抓、学生党支部书记具体抓,相关部门支持,职能部门把关的统一领导,以及齐抓共管、层层落实的工作格局,在纵向上以党的各级组织的教育培养、锻炼、考察为主线,横向上与团委、学工部、宿舍管理中心、精神文明委员会等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切实推进大学生党建工作向纵深发展。

2.推优程序要严格

在确定入党积极分子的工作中,为保证质量,党支部要坚持严格的。推优制。,即不经过团组织推荐的团员不能确定为入党积极分子,不经过系业余团校培训的学员不能参加系业余党校学习。在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考察工作中,具有培养任务的党员要重视考察工作,考察同时争取所在团支部的意见并把评议反馈给本人;在党员的发展过程中,系党支部应拿出初步的发展计划,征求团支部的意见,对评价不过关的暂缓发展。切实加强入党积极分子培养和推荐工作的严肃性和客观性。

3.发展目标要明确

坚持高标准、不降低要求的党员发展原则。要坚持按照规定的党员标准全面衡量。严格把好入口关,坚持成熟一个,发展一个绝不为实现发展目标而忽视党员质量。同时要对发展对象提出明确的要求,使党员发展工作有据可依。对入党积极分子的目标要求要明确而不要模棱两可,如考查课必须合格,考试课的平均成绩在班级的名次要达到中等以上、综合测评量化成绩在良好以上等等。有了这些具体的要求,发展党员工作才能有质的保证。在线

4.进一步端正大学生入党动机

根据大学生思想特点和身心变化规律,入党动机具有较大的可塑性,通过教育引导,使他们逐步形成正确的入党动机,帮助学生树立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入党动机教育是高校党组织对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教育的重要内容,对大学生要经常进行入党动机教育,端正学生入党动机,解决在思想上入党的问题。在入党动机的教育中,要加强对学生的调查研究,分析其动机的特点和原因,有针对性的分层次地进行教育,不能简单抽象地灌输理论,而是要理论联系实际,以理服人,以情动人,情理交融,让学生在情感体验中牢记党的宗旨,实践。三个代表。,将正确动机融入到为人民服务的实践中。

5.构建高校党建工作创新机制

构建高校党建工作的创新机制,是迎接高校在新世纪面临的挑战的需要,也是解决高校党建工作深层次问题的重要举措。要按照系统、适应、开放和效益原则,从总体上构建高校党建工作的创新机制。高校党建工作要充分利用网络技术,要在加强网络管理的同时,努力建成一批具有一定规模和影响的党建工作网站,推出一批导向正确、体现时代特色、符合当代青年大学生心理要求的永信贵宾会主页和栏目。在思想教育工作中要运用柔性管理模式,激励师生员工自我学习、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在党建管理上要实行目标管理,在组织设置上,要根据高校变革的方向和要求,灵活设置,做到既有利于开展业务工作,又有利于加强管理。总之高校党建工作要充分利用新的技术和新的管理理论,适应社会发展和高校改革需要,从全局上综合把握,方能收到实效,应对时代的挑战。

参考文献:

[1]蔡梅。高校党建工作面临的挑战及对策研究。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

[2]张伟慷。加强和改进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几点思考。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6

学生管理 篇三

【关键词】大学生;自主管理;提升能力对策

大学生自主管理是指大学针对大学生这一群体在依法治校的前提下给大学生更多的发展空间,以激发大学生自身的潜力,使大学生达到最佳的成长状态。大学生的自主管理,既符合大学生的心理特点,也符合社会发展对人才的客观要求。大学生身心发展已趋于成熟,他们正在或已经形成成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道德观念、观察力、判断力,并具有较高的自主管理、自主组织、自主发展的独立意识和自主意识。大学生的这些特点,要求大学遵循不同于中小学的教育对象的身心发展规律,对于大学生的管理应充分调动自主性。21世纪,社会已经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对大学生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仅仅学好课本知识已经无法满足社会的要求,在大学阶段,创造自主管理的平台和空间对于培养大学生各方面能力是大有裨益的。

一、大学生自主管理的历史溯源

大学生自主管理的起源要从中世纪的学生大学说起。中世纪大学提供了两种不同的大学模型,即学生大学和教师大学,其中最早的形态是“学生大学”,是学生学习行会组织,它以学生为中心并以满足市场需要为目标。在这种模式中,学生行会付给讲课者讲课费并对讲课者的纪律享有很大权力,学生掌握讲课者的“生杀予夺”大权。同时,学生也掌握着学校的管理权,比如学生们想将大学从一个城市搬往另一个城市,那么这个大学就可以搬走,连警察都无权干涉。

当历史进入到20世纪60年代,高等教育学史上又迎来了“学生时代”,“学生风暴”进一步突显了学生权力的地位,学生自主管理有了多样化的表达方式和渠道。作为“威斯康新思想”的一部分,出现了大学生管理的浪潮。大学生发现了他们在课外活动领域的权力,并一直保持了下来,各式各样的课外活动,丰富、扩充了大学生的生活。同时,学生要求参与治校的呼声日益高涨,绝大多数大学都通过允许学生代表参加各种委员会,如评议会、理事会的各种常规委员会等。学生通过选举产生学生自治会,他们经常和校方保持联系,通过议案和编写备忘录来争取参与大学的管理工作。60年代以来,学生权力在世界各国得到普遍的承认并有一定的政策保障。从校长选拔到学生的事务管理,学生有广泛的参与机会和权力。

西班牙人文主义思想家和社会活动家加塞特在向马德里大学学生联合会演说时表示,很想把整个“大学的使命”移交给学生,他认为“大学以学生为中心的概念必须得到贯彻,以达到能够影响其物质组织的程度。像过去一直以来所认为的那样,把大学看作教授接待学生的房子的观点是荒谬的;事实上应该是恰恰相反:让学生来管理大学这幢房子,使全体学生成为机构的躯干和骨架,而教员或教授们则作为辅助或补充。通过礼仪指导官实行的纪律维护行为引起了令人难堪的争吵,使学生们成了一群反抗者。不要责怪学生,该责备的应是设计、规划不善的机构。所以,以此目的合理组织起来的学生自身应该引导大学的内部管理,决定习惯和行为的礼仪,实行惩戒措施,肩负起维护风纪的责任”。

因此,大学在实施高等教育时,应当以学生价值的充分实现为根本原则、目的和出发点,在大学战略规划、制度制订和教育教学等方面都体现学生至上的原则。大学要给予大学生自主管理的空间,使大学生自主管理落在实处。

二、大学生自主管理的现实情况

(一)国外大学生自主管理的现状

在学业上,加拿大大学生是自主选择,自我负责的。大学生自主决定是否升学,因而学习自觉性很高。在加拿大大学里,从选课到网上注册,从交费到上课,学生们都要自己为自己操心。学习过程也比较独立自主,参与意识和创新能力都比较强。

在学生会的管理上,加拿大的大学学生会也体现出了明显的自主管理特点。在加拿大大学里,大学学生会组织是完全独立的,学生会与校方的关系是完全平等的,学生会拥有100%的自。他们根据各省法律依法成立,收取会费,独立经营,并能主动积极地参与社会。实行委员会制度,成员包括部分专职委员、志愿者、各主要社团的代表等。委员会成员由所有学生会成员选举出来,选举每年举行一次。加拿大大学的学生会还有自己的企业,并且聘请了社会上有职业背景的专业人员当经理。加拿大大学的学生会下面一般还有几十个各种类型的社团组织,涉及宗教、文化、政治、学术等领域。值得一提的是,学生社团中,学术类社团占了相当大的比例,有50%之多。

在参与学校管理上,美国的大学生们体现出了很大的自主管理权。美国的大学生通过学生参议院和学生参议员参与管理。学生参议员分两类:一类是经全体学生选举产生的,另一类则是从各种学生群体和团体中选出,包括各学院、学生宿舍、兄弟会、姐妹会、黑人学生、少数民族学生、留学生、走读生,以及其他一般的学生。学生参议院的主要活动是:召开参议院及有关委员会的工作会、讨论会、情况报告会;审查各学生组织的经费申请;调查、听取和收集学生的各种反映,并与学校磋商解决办法;每学期一次的例行访谈校长,讨论和询问有关学生关心的问题;在学生报、电台公布有关参议院工作情况、有关动议以及情况报告会日程;审批新的学生社团的成立;参议院选举工作;每两年审查一次参议院自身结构及规章制度,以适应新的要求。

在其他的管理上,外国大学生管理的自主性也很充分和广泛。大学生参与管理与学生有关的事务,如图书馆、学生宿舍、餐厅、学生活动中心等,实行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以及学生考试和日常行为规范的自我监督等。同时发挥学生报社和学生电台的作用和影响。学生办报是学生参与管理的一种重要的形式,它能够直接或间接地对学校决策产生影响。

(二)我国大学生自主管理的现状

我国大部分大学生的学业是在家长的高考志愿和学校的培养计划安排下,处于比较被动的地位,没有更多的自和选择权。学习上,都是按部就班的在规定的时间完成规定的课程,没有主动性和积极性。2005年9月1日起实施的新《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虽然在转专业和学习年限上给了学校和学生更多的权利,但是真正实施起来,达到学校和学生满意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我国大学的学生会虽然正在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但是它们还不是完全独立的,没有足够的发言权。它们在经济上和组织上对学校的管理部门还有较多的依赖。学生会的活动经费主要来自校方的拨款和社会赞助,而不是由全体会员或学生群体缴纳会费而得;学生会主要干部的选用也不是完全由学生们自己选举的,过程透明度不高,且民主参与的范围不广。

在参与管理方面,我国的高校学生会处于学校与学生之间,它们一方面要向上反映学生对学校各项工作的意见和要求,另一方面,向下宣传、贯彻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做高校领导与学生相互沟通的桥梁。但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在代表学生权益方面,所起的作用微弱。我国大学的学生会更多的是在组织学生社团和课外活动,丰富大学生的业余生活,而对于大学生自身的权益关注不多,对于大学生的学业管理、学术研究和学校管理几乎不参与。

三、提升我国大学生自主管理能力的对策

(一)学校到社会转变教育观念和成才观念,充分给予大学生学业自

大学的教育目标是把大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但是在现实情况下大学更多的在重视智育,注重知识的传授,而非能力的培养,同时各门课程的卷面考试分数仍然是衡量学生学习好坏、评选先进甚至就业择业的重要标准。因此在这种学校乃至整个社会的观念引导下,大学生们不得不埋头书本,苦学纸上知识。

但是新的时代背景下,要求大学生的真正全面发展,全社会要真正的尊重每个学生也就是每个成年人的不同人生选择,不以考试分数作为成才的重要标准,不以规定严格的培养计划遏制学生的天性,更重要得是要让学生们“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尤其是“学会生存”。

从整个社会的角度看,要转变教育观念和成才观念,给予大学生正确的引导;从学校的角度看,在课程设置、教学培养方面做出适当的调整,给大学生更多的空间。

(二)对大学生工作管理者而言,要牢固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在学生会管理和学校事务的管理上给予学生充分的空间

传统的学校管理观念是将管理者作为管理的主体,将学生视为管理的客体,主体的职责是如何管住客体,而客体的任务是如何在主体规定的范围内完成各项任务,然后毕业离校投身社会。这样的管理模式在新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下已不适应,为此,必须转变管理观念,以适应时代的需要。

具体说来,要将管理者为主体、学生为客体的管理观念转变为学生为主体、管理者为客体的观念,时刻体现以学生为本的观念;要从管理者“管理”学生转变成为学生服务,在服务中进行教育,寓教育于服务之中;要从管理者从管人、管物等“硬”管理向以引导、疏导为主的“软”管理转化。

对于学生会的管理上,要创造宽松的环境,给学生提供个性发展和自主管理的空间,营造有利于沟通的环境,启发学生自觉,提高自主管理意识,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在学生会管理的大方向上给予指导,在过程中监督、总结和调整。对于大学生参与学校事务管理上,要在学校委员会上给予学生相对的发言权,引导学生关注自身权益。

(三)对大学生而言,也要强化独立自主的意识,从“被动服从管理”到“主动自主管理”

学生主体地位的加强,除了要学生工作管理者放权外,更重要的是大学生要有自主管理意识,依靠学生自身力量推动这项工作。学生要积极主动去学习如何做人、如何做事、如何学习、如何共处,培养他们的自主生活和管理的能力以及创新精神和能力。同时,组建真正关注大学生自身权益和发展的学生会,要起到切实的作用,除了传达落实学校的政策外,更重要的是当好学生群体的代言人,切实维护同学利益。在学生干部的组织层面上,要有一套完整的程序,包括产生、执行、监督、激励等,体现公平、公正、合理。美国的学生参议院和学生参议员在这一方面做得比较好,他们的体制、做法有很多值得我们参考和学习。总之,大学生要积极参与学校事务的管理,自觉维护正当权益,成为推动高等学校改革和发展的重要动力。

(四)建立法律制度保障,依法进行大学生自主管理

建立和健全学生作为高校主体的法律法规,使在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学生与学校之间都可以找到法律、法规所适用的调整内容和范围,将大学生自主管理作为法律确定下来,充分尊重作为教育参与者的学生其权力的表达和制度化维护与运作。

在2005年2月4日经教育部部长办公会议讨论通过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在第五章奖励与处分中的第六十条中规定:“学校应当成立学生申诉处理委员会,受理学生对取消入学资格、退学处理或者违规、违纪处分的申诉。学生申诉处理委员会应当由学校负责人、职能部门负责人、教师代表、学生代表组成。”第六十一条规定:“学生对处分决定有异议的,在接到学校处分决定书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可以向学校学生申诉处理委员会提出书面申诉。”第六十三条:“学生对复查决定有异议的,在接到学校复查决定书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可以向学校所在地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提出书面申诉。”这些规则的出台不仅体现了创新性、规范性,而且也体现了民主化、法制化的现代学生管理的总体趋势。这不仅是我国高校在今后相当一段时间内学生管理的依据,而且也是我国高校学生管理制度创新的新起点。

【参考文献】

[1]李福华.对高等学校学生权力的探讨———学生主体地位的政治学视角[j].教师教育研究,2004,(2).

[2]奥尔特加·加塞特。大学的使命[m].杭州:浙江出版社,2001.

学生管理 篇四

一、扮演角色,让新生消除陌生感

小学新生入学的第一天是在爸爸妈妈的陪同下走进教室,他们对父母非常眷恋,走进新的生活环境,要适应这个新的环境,需要一个过程。如果班主任能给新生多一点家的感觉,由班主任来扮演父母的角色,他们的过渡会顺利一点,会为以后的管理打下好的基础。

1.记住孩子的姓名

入学的第一个星期,一定要记住每个孩子的名字,最好和乳名一起都记住。当孩子调皮时,可以直呼他的大名,教育他;当他受委屈的时候,可以用乳名唤醒孩子,增进师生的感情,转移注意力,这样会让孩子感觉到,老师因为喜欢他,才记得他的名字。

2.称呼要有新花样

对一个人的称呼,能拉近彼此的距离,孩子也不例外,不管在课堂上还是课间,叫学生时,不要称呼“某某同学”,而是“某某孩子”,不喊“同学们”,而是“孩子们”,还要注意用礼貌用语“请”“帮个忙好吗”“谢谢”等,让孩子们感觉到父母就在身边,老师就是父母,倍感亲切。

二、常规教育,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

1.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年级学生刚刚入学,年龄小,自控能力差。于是在第一周的入学教育中我要求学生必须做到:

(1)课间要把本节课的学习用具归位,整理好装在书包里,再把下节课用的学习用具准备好,放在抽屉里,并把自己周围的垃圾捡起来,放在垃圾箱里,再出去玩。(2)上课不准随便说话,有问题先举手,得到老师的允许再说,也不准随意下座位。(3)上课认真听讲,不搞小动作。学生只有上课积极回答问题,他的思维才不会开小差。(4)独立、认真、按时完成作业,每天及时改错等。一年级时我特别注意,每天甚至每节课都强调,等孩子到高年级时,不用我提醒,下课学生出去后,桌子上干干净净,看不到一个本子或一支笔,教室卫生也保持得非常好;上课纪律也非常好,作业能按照我的要求去完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也就慢慢地驻扎在了每个孩子的心里。

2.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教师的榜样作用对学生有直接影响,因此,我以身作则,刚开始,打扫卫生自己动手,边扫边告诉同学们要珍惜他人的劳动成果,尊敬长辈,帮长辈做家务等,反应快的学生,也拿着扫把开始扫地,这时我再手把手教他们如何扫地,时间一长,教室里常看到孩子们扫地、捡垃圾的身影。

三、教学常规,让孩子做事变得规律起来

规章制度都是人制定出来的,只要适合这个环境、这里的人,就可以了。在一个班集体中,一定要建立制度,但是一定要让学生能接受,而且要严格要求,让学生懂得,纪律是做好一切事情的最基本的保证。可以把规章制度编成小儿歌,老师说前半句,学生接后半句,如学生总也安静不下来,教师说“小嘴巴”,学生接“不讲话”,一下子,教室里就安静下来了;上课坐姿不好的时候,老师说“上课时”,学生说“坐端正”;教师说“小手”,学生说“背后”等等。这不是强迫,而是时间长了,就变成不成规矩的规矩了。

四、公平、公正的评价机制,让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高涨

一年级新生刚入学,“评价”对孩子来讲十分陌生,孩子讲究的就是实在,所以要求不宜过高。一年级学生喜欢听好话,渴望得到表扬。对他们的评价不但要口头表扬,还要付诸于“实际的表扬”。合理地利用时间、场合及时对孩子的作为给予充分的肯定,非常有必要。

1.建立竞争机制

全班同学的名字、照片一一对应,建立红花台,张贴在教室最显眼的墙面。如课堂积极发言、纪律好,及时口头表扬,一节课能连续积极回答问题发一朵红花,奖励一面小红旗贴在该生的名字下方,同时,激励其他学生,说:“其他的孩子都是最棒的孩子,老师看看,这节课,还有谁能像××小朋友一样,得到更多的小红花。”等之类的话语。

2.做好阶段性总结

充分利用班会课,及时对本周学生的纪律、卫生、学习等各种表现做一个客观公正的评价,对表现非常好的、有进步的孩子,给予不同级别的物质或精神奖励,如考试前一)www.huzhidao.com(、二名者,一个月内有一次不写作业老师不追究责任的机会;一周内得到三个小红花的可以得到一面红旗和一个苹果,得到奖励,学生开心,同时家长也可以及时了解到孩子的成长动态,这是家长最愿意看到的。孩子们有了第一次受表扬的感觉,还会想找到更好的感觉,这样就更容易吸引和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五、做好家访,发挥好学生和家长之间的桥梁纽带作用

家访是班主任工作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班主任要主动和班里所有的家长取得联系,学期初制订一个家访计划,每周与两到三名家长开展家访,可以是电话家访,也可以是去家里家访,优秀生和学困生都有。优秀生家访,先谈谈孩子最近在学校的表现,再了解孩子最近在家的表现,最后了解家长在家是怎样教育孩子、怎样辅导孩子等,学习汲取一些好的经验做法;学困生家访,先了解孩子在家最近的表现,再谈谈孩子身上的闪光点。有必要时可以动员全班学生给予学困生一定的物质帮助,这一项的实施,一定要注意保密工作,不要挫伤孩子的自尊心。总之,家访是一定要用一种对孩子充分肯定的态度与家长交流,让家长不由自主地与你配合。

班主任工作是平凡而繁琐,繁琐而又细微的工作,也许我说的不一定全部实用,但是方法总是人想出来的,我相信,只要付出了总会有一定的收获。

学生管理方案 篇五

为保障中学生的充足的睡眠时间,提高睡眠质量,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睡眠管理工作的通知》(教基厅函〔20xx〕11号)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加强科学睡眠宣传教育。

睡眠是机体复原整合和巩固记忆的重要环节,对促进中学生大脑发育、骨骼生长、视力保护、身心健康和提高学习能力与效率至关重要。学校要将科学睡眠宣传教育纳入课程教学体系、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心理健康教育、班会活动、科普讲座以及家长学校、家长会等多种途径,大力普及科学睡眠知识,广泛宣传充足睡眠对于学生健康成长的极端重要性,提高教师思想认识,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睡眠卫生习惯,引导家长重视做好孩子睡眠管理。

二、明确学生睡眠时间要求。

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教务处制定相应的科学作息时间保证学生充足的睡眠时间应不少于8小时。学校、家庭及有关方面应共同努力,确保学生充足睡眠时间。

三、统筹安排学校作息时间。

学校要从保证学生充足睡眠需要出发,结合实际情况合理确定中职生作息时间。中职学生一般不早于8:00;学校不得要求学生提前到校参加统一的教育教学活动,对于个别因家庭特殊情况提前到校学生,学校应提前开门、妥善安置;合理安排课间休息和下午上课时间,通过学生宿舍保障学生必要的午休时间;合理安排作息时间,确保学生达到规定睡眠时间要求。

四、防止学业过重挤占睡眠时间。

学校要督促教师提升课堂教学实效,加强作业统筹管理,严格按照有关规定要求,合理调控学生书面作业总量,指导学生充分利用自习课或课后服务时间,中职学生在校内完成大部分书面作业,避免学生回宿舍后作业时间过长,挤占正常睡眠时间。要求不得以课前预习、课后巩固、作业练习、微信群打卡等任何形式布置作业。

五、合理安排学生就寝时间。

在校按照学校制定的统一作息时间安排休息,学校要指导家长和学生,制订学生校外作息时间表,在保证学生睡眠时间要求前提下,结合学生个体睡眠状况、午休时间等实际,合理确定学生晚上就寝时间,促进学生自主管理、规律作息、按时就寝。中职生一般不晚于23:00。个别学生经努力到就寝时间仍未完成作业的,宿管应督促按时就寝不熬夜,确保充足睡眠;教师应有针对性帮助学生分析原因,加强学业辅导,提出改进策略,如有必要可调整作业内容和作业量。

六、指导提高学生睡眠质量。

教师要关注学生上课精神状态,对睡眠不足的,要及时提醒学生并与家长沟通。指导学生统筹用好回家后时间,坚持劳逸结合、适度锻炼。指导家长营造温馨舒适的生活就寝环境,确保学生身心放松、按时安静就寝。

七、加强学生睡眠监测督导。

学校应高度重视做好中职学生睡眠管理与指导工作,将学生睡眠状况纳入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和教育质量评价监测体系,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高学生睡眠管理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畅通家长反映问题和意见渠道,及时改进相关工作,确保要求落实到位,切实保障学生良好睡眠,促进学生身心健康。

66 50678
网站地图